黄汉权:不同类型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不一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11-21作者:贾骥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浙江乌镇11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今天上午,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论坛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在论坛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把‘地’理解得狭隘了,‘地’是指地域,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因技制宜、因业制宜”。

关于因地制宜,黄汉权举了两个例子:浙江科技资源丰富,在创新领域位居全国前列,正大力布局人形机器人这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广西百色是革命老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但如果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当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不同类型的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和重点不一样。”黄汉权认为,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

因技制宜就是要根据技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黄汉权说,比如在基础研究的工程化、产业化等不同阶段,政府采取的措施和起到的作用就不一样。“像华为,它用了AI(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来优化改造铜箔生产技术,政府应该考虑如何促进供需衔接,推动AI大模型技术加速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因业制宜,要及时将技术创新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上。”黄汉权认为,科技创新的种子应该种在三块地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是根基,要用数字、绿色、技术来推动它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要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创新应用场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催生的前沿性产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今天的未来产业可能是明天的新兴产业,后天的支柱产业。要培育耐心资本,持续增加投入,开辟新赛道、新领域。”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引擎,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黄汉权表示,未来,要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迭代升级的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主动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奋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新动能。

11月21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论坛举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摄
责任编辑:叶雨婷 宁迪   编辑: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