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疗愈师孔煦然:在探索中播种

羊城晚报  |  2024-11-10作者:谭洁文 薛舒彤

羊城晚报记者 谭洁文 实习生 薛舒彤


在昏暗而空旷的舞台上,几束光交错着打下,手碟与铃钹的声音回荡着,孔煦然仰着头念道:“昔者庄周梦为胡蝶……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随着她的念白和沉浸式数字投影,观众们冥想着,慢慢进入了蝴蝶飞舞的梦里,一呼一吸之间,似乎穿越了时空,也照见了当下。

艺术疗愈,是时下新兴的一种心理疗愈方式,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非语言的表达、自我的表达、内在世界的表达,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书写等,让人觉察并宣泄内在世界中的压力和焦虑等情绪。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艺术的疗愈功能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信息裹挟和多重情绪共生的环境中,艺术作为一种通道和路径,常常以丰富细腻的个体感知为线索,启动人与生活场域的连接、互感与对话,并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注解,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启示与滋养。

艺术疗愈师孔煦然正在进行的是《庄周梦蝶》沉浸式疗愈剧场演出。“艺术同时存在于人的五感,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将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融合在一起。”充满想象力的她,也有着果断的执行力,将自己对艺术疗愈的理解浇筑在这样一个大型的开创性作品中,从蓝图到落地,她在艺术中疗愈自己,也将艺术疗愈的种子播撒给台下成百上千的观众。


从游戏设计到艺术疗愈


孔煦然并未想过自己会走上艺术之路。她的文化课成绩一向不错,美术老师却偶然在高三时发现了她的绘画天赋,她听了老师的话“稀里糊涂”地参加了艺考,成功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游戏设计专业。

赶上游戏行业黄金时期的孔煦然,开创了自己的游戏公司。她从事了近十年的游戏开发工作,“做游戏和玩游戏是两件事情”,曾经酷爱玩游戏的她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做游戏开发让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对她而言,做游戏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在经济效益裹挟下,她觉得自己做的是“市面上那种毫无意义的游戏”。

谈到最近爆火的《黑神话:悟空》,孔煦然对昔日同行的感动与敬佩溢于言表,“他们作了一个非常不‘经济’的选择,他们勇敢突破,没有为了市场,而去埋没自己做游戏的热情”。她补充道,输出中华传统文化,打造艺术化的世界,是她受这款游戏触动最深的地方,“我好像在里面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意义和使命感。”其实,对艺术文化的渴望一直在她的身体里萌动,也隐隐地指引着她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命姿态。

工作四年后,孔煦然选择回到校园深造——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传媒硕士研究生,并辅修传播心理学专业。毕业后,她在各种工作中游走,她坦言:“其实我挺茫然的,回想自己过往30年的生命旅程里,好像每一份工作都是周五离职,周一上班。”长年缺乏休息周期的她,决定在西藏开启一场100天的旅居。

“当你在蓝天白云雪山之下,在寺庙和博物馆看到庄严的佛像,就会感觉自己以前的焦虑都被冲刷了。”孔煦然幸福地回想着那些时刻,大自然和庄严的佛像艺术之于她,“好像有种神奇的力量,能够让我平静下来,感觉自己的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慈悲感。”这段珍贵的旅居生活让她意识到,艺术正在疗愈她,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也正在向她打开。


八年耕耘艺术疗愈


孔煦然对艺术疗愈的探索来得偶然而懵懂。2016年,她来到深圳,入职南方科技大学研究生院,负责宣传策划相关工作,也在课堂上分享艺术知识。当她试图把自己所学的艺术知识带给这些理工科学生时,却发现他们似乎并不需要这些。

孔煦然开始思考艺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也许艺术可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一些释放,或是情绪上得到一些流动。”于是,她将自己学到的专业艺术知识融入理科研究生的日常活动中,带着学生们走进艺术领域,体验艺术减压的效果。她坦言,自己当时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艺术疗愈”这个词,“在这种尝试中,发现我和学生有着很安全、很真诚的交流。”回望这段经历,她感慨自己是“最受益的人”。

“艺术疗愈对于我而言,是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在的世界,让我可以与外在的世界产生连接,在这份连接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孔煦然在这一领域探索了8年后,对艺术疗愈的定义。

她是一个非常享受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有着丰富的内心情感与敏锐的感知力,“会因为一片落叶、一片云彩、一抹夕阳的美丽景观,因为一段音乐旋律、一个舞蹈而落泪。”高敏感的特质曾经让她苦恼,如今却转变为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感染力,不断尝试用作品表现她对外界的觉知,“很多人在我的艺术作品或者演出里,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内在世界的那份同频共振,找到自己的存在。”

2022年12月,孔煦然在深圳海上世界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自我探索的艺术疗愈体验活动。她引导参与者遵循内心,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需要比较,也没有评判。有一个女孩在活动结束后告诉孔煦然,她发现自己在绘画探索时,会一直看其他伙伴,无法做到不比较,她很难爱上自己。“当时这一段表达让我特别震惊,因为我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小活动里,会有一个这么深刻的觉察和看见。”孔煦然感叹,“看见即疗愈,当她看见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时,就会发生改变。”来年3月份,这个女孩在深港双城双年展的艺术疗愈讲座后台,再次找到了孔煦然。她说,每当感觉无法爱上自己时,她就会把去年疗愈活动的体验带到当下,告诉自己“你是有价值的”。这个女孩的反馈,让孔煦然欣喜,“这份事业除了对我有价值以外,真的能够支持很多人。”

艺术疗愈师与参与者的双向支持与疗愈,让孔煦然更坚定地在这片领域深耕,继续探索如何表达更深处的自我,探索如何引导参与者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让艺术疗愈遍地开花


“艺术疗愈师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艺术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二是生命的体验。”她认为,认知层面的东西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广阔的生命维度。“但是这个行业在国内太新了”,孔煦然担忧道,“所以整个行业的伦理规范、职业认证资质,都处于一种混乱和模糊的状态。”孔煦然介绍道:“在混乱背后,就会有很多量产和快速的所谓的3天、5天、7天的培训。”“疗愈赛道”这个词的出现,将疗愈丢到了一个鱼龙混杂的世界里,快速变现成为一种风潮。“在疗愈这个领域,欲速则不达,它需要敬畏之心。”孔煦然希望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关的规范能够完善,让疗愈师们的沉淀可以被看见与验证。

她在艺术疗愈领域作了很多尝试。从讲座、工作坊,到她所开创的疗愈剧场,她的角色也在发生改变:小规模的工作坊活动中,她是参与者的陪伴者,弱化自我,注重参与者的体验;大规模的疗愈剧场里,她是自我的表达者,将思考散播到整个场域,让观众觉察自己内心的想法。《庄周梦蝶》这一作品的问世和所带来的热烈反响,让她看到疗愈剧场是一个“非常适合做启蒙”的地方。在这一形式中,除了自我的全身心投入之外,她还选择了用沉浸式数字投影技术来打造一个更为梦幻的空间,帮助观众们更好地“化身为蝶,欣然入梦”。

孔煦然笑道,科技之于艺术疗愈是锦上添花,“它带来了很多创造力和实现的可能性”。她期待“所有过往,皆成序章”,对数字传媒技术的熟练掌握能助力自己完成更好的创作。

孔煦然正在排演新的作品《大地求索》,探寻广袤大地与自我的关系时,她将艺术疗愈的种子轻轻地播撒,等待着遍地开花的时刻。

责任编辑:李丹萍   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