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今年是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10月23日,“奋进新时代携手向未来——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成就展”在中国法院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和信息化手段全面展现了人民法院少年法庭4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水平是体现国家司法文明和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1984年,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起全国第一个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经过40年的实践发展,少年法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成长壮大。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此次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成就展,通过生动案例、鲜活故事、翔实数据等全景展现了未成年人审判工作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宝贵经验。通过展览,要引导广大法院干警更加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事关亿万家庭幸福,事关社会长治久安,必须以更大努力、更实举措呵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要向社会展现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司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推动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共同守护祖国的未来,托起民族的希望。
此次展览共包括未成年人审判发展历程、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少年法庭重大成果、“护苗成长”普法宣传课程及先进典型五部分。
在未成年人审判发展历程部分,展览展出了长宁区法院建立“少年犯合议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庭设立少年刑事审判合议庭、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成立第一个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珍贵历史照片,以及第一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卷宗、首次建立未成年被告人缓刑考察档案、社会调查员首次出庭宣读社会调查报告等珍贵实物。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首创的U型法台。各地法院还探索出圆形、向日葵型、空心型等圆桌审判方式,虽然形态有差别,但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消除未成年被告人的恐慌、抵触心理,也有利于法官审判和帮教。”在少年法庭重大成果部分,跟随讲解,观众们看到了少年法庭一步步地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如法庭教育、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心理疏导、犯罪记录封存、隐私保护等特色机制。
展览还呈现了人民法院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典型案例。在“百香果女童”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再审,依法改判被告人死刑,彰显了人民法院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从严惩处的鲜明立场。在小吉司法救助案中,法官不远千里将司法救助金送至四川大凉山小吉的家中,跨省救助传递了司法温度,彰显了全社会的关心和关爱。
除了审判,少年法庭法官还要做大量的延伸帮教工作。展柜里展出了一名未成年被告人赠送给法官的瓷雕。经少审法官帮教后考入清华大学,这名未成年人感谢法官伸出温暖的手,助他重返正途。
“40年来,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参观本次展览的全国政协委员倪邦文表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政府保护、网络保护、司法保护,形成了一个立体化、全链条、全覆盖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系统。
他表示,随着法治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社会各界对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更加关注,形成了一股合力。“我相信,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在维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在矫治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方面有更大成效。”倪邦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