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农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召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10-14作者:韩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近日,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农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雷艳珍介绍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自2019年设立以来,集中审理了全国范围内涉种业的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技术秘密等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植物新品种权案件180件,同比增长16.1%。其中,85%以上属于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民事案件,品种权人的胜诉率超过90%。

研讨会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促进农业资源有序增长、农业产品有益流通、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有重要的保障与推动作用。

雷艳珍说,201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量逐年上升,案件类型以民事案件为主,案件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苏、安徽、甘肃、山东等制种大省,涉及的作物类型以主要农作物品种为主,还包含蔬菜、水果、花卉品种。

随着审理案件类型的多元化,技术事实的查明难度也在加大。雷艳珍解释说,传统案件的技术事实查明主要涉及品种特征、特性的同一性认定,审理实践中,通常会使用分子标记法来做鉴定或检测,这就涉及了行业标准,但是一些品种缺少相关行业标准,使得认定难度加大。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雷艳珍。

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加强涉种子形式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制假售假、套牌侵权和破坏种子资源等严重扰乱种业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大了惩处力度。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农业和农村部等7个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旨在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保护种业知识产权,营造种业振兴的良好环境。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表示,人民法院应当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做实严格保护,强化知识产权审判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法治保障。北京各级人民法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以高质量的司法审判,为推动农业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副局长张熠认为,农业领域知识产权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管理难度大。我国在专利保护的质量和国外布局水平方面还有待提升。与农业科技“走出去”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具有专业性强、监测周期长、跨领域、跨部门等特点,解决难度将非常大。

北京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王桂芳指出,从整体来看,我国农业产品的地理标志登记制度尚未完善、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能力不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发布了10件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涉及植物新品种、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对于明晰裁判标准、彰显保护力度具有积极意义。

供图: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