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卫国戍边

大学生当起“青春戍边人”

中国青年报  |  2024-10-02作者:王培莲

“到基层去,到乡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每次喊出这句口号,郭明毅都感到热血沸腾。

今年毕业于长春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老家在河北邢台的郭明毅选择留在吉林,奔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密江村,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的一分子。

2024年,吉林省首次实施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这是团中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的重要举措。8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151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经过4天的集中培训后,奔赴吉林省11个边境县(市、区)的边境村,开展为期1到3年的志愿服务。

大学入学前,郭明毅选择先参军入伍,曾在北京卫戍区某师服役,获得过四有优秀士兵、连嘉奖等荣誉。大学毕业时,他觉得自己有一腔热血,想要继续报效祖国,做有意义的事。他从学校团委得知吉林省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赶紧报了名,并顺利通过选拔。

“青春热血唤我守边疆。”在他看来,“卫国戍边”是脚踏实地学本领、长才干的好机会。

到密江村报到的当晚,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与包括郭明毅在内的37名志愿者正式见面。密江村驻村第一书记于会永给大学生志愿者们讲解了村里的风土人情和产业发展现状,也对他们未来的工作规划提出建议。

密江村专门为37名志愿者成立了村集体全资的志愿者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下设住房租赁、农机管理、后勤物业、电商部、庭院经济运营、贸易运营部和综合办公室7个部门。志愿者们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加入相关部门。村里还专门配备了人才公寓和食堂。

于会永还给志愿者们布置了“作业”:撰写志愿者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日常管理规定和绩效考核办法、清点村内闲置房屋、设计家庭手工作坊推进方案、调研村里秸秆离田利用情况……

在于会永看来,郭明毅思路清晰、有想法,但与大多志愿者一样,对农村和农村工作知之甚少。

万事开头难,很多事要从零学起。志愿者们要过第一关:学习朝鲜语。

密江村是一个传统朝鲜族村落,95%的村民都是朝鲜族,很多村民普通话讲不明白。为了更好地跟村民打交道,在工作之余,郭明毅开始上网自学朝鲜语。

而更有挑战性的是撰写规章制度、实地调研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刚接到任务时,有点蒙,不知道从哪着手。”郭明毅说,志愿者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并不多见,很多做事方法找不到参考。为了早点摸清农村工作的门道,他们经常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请教。

“多跟村民和村干部们聊天、学习,少走很多弯路。”他说。

入村的一个半月时间里,他和伙伴们入户走访、和村民们一起打扫街路卫生、调研了解村内产业、拍摄制作密江村宣传视频。现在,郭明毅已经对密江村的自然资源和风土人情如数家珍。

郭明毅说,未来他就是“青春戍边人”,要和伙伴们一起,让密江村变得更美、更富、更有人气。

这样的理想抱负,也同样生长在其他人心中。来到密江村的37名志愿者,吉林省外的有21人。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最远的家乡在海南。

在众多的自驾线路中,“大美边疆”与“朝鲜族风情”的魅力相结合,让G331国道吉林段独具特色。G331国道被吉林省定位为促进边境村繁荣发展的“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密江村就在这条边境公路的边上。

密江村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有东北野生虎豹保护区和丰富的大马哈鱼种质资源。村里还有深厚的洞箫文化、两座朝鲜族百年古宅。随着近年来边境村发展政策利好,密江村开始不断有在外打工和就业的村民返回家乡。

最近,郭明毅正忙着清点村内闲置住房,交由村两委统一管理、租赁,发展边境村旅游。

郭明毅说,基层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变化,“我们要齐心协力,守好边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培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陈凤莉,王国强,张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