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英歌出圈,步履不停!这一次,潮阳英歌登上了人民大会堂。
9月4日晚,来自广东汕头市潮阳区桃园英歌队的8名年轻队员,在习近平主席为欢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国际组织和非洲国家领导人举行的宴会上,作精彩表演。
羊城晚报记者获悉,此次广东英歌队员参演的节目名为“中非鼓舞”,由中国青年和非洲青年共同表演。演出中,4男4女共8名英歌队员以豪迈奔放的舞姿,向各国嘉宾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桃园英歌队的领队郑浩彬是个“00后”,还不到23岁的他已然成为这支拥有130名成员的英歌队的领队,担负起队内日常训练、队员管理、沟通教练等多方的协调工作。7日,他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此次北京之行。
英歌、腰鼓、非洲鼓同台共演
羊城晚报:为了此次进京演出,你们做了什么准备?
郑浩彬:我们在8月18日就到了北京,开始参加节目的编排。这次的编排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需要在短短4分钟内呈现多个不同的舞蹈,有英歌舞,还有陕北腰鼓,有厦门市的小白鹭民间舞团,还有非洲青年表演武术和非洲鼓。这么多团队同台共演,大家花了比较长的时间磨合。
我能感受到,虽然演员们来自不同的地区甚至国家,但是大家听着同一首音乐做同一件事,齐心协力把这个节目完整呈现,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羊城晚报:此次参演过程中有什么故事让你印象最深刻?
郑浩彬:我们参演的8名队员年龄仅有15-17岁,不仅能吃苦,还特别有活力。这次的排练是非常紧张的。导演安排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时到12时、下午1时到6时。但是我对队员的要求是每天早上7时起床、8时前就提前训练。晚饭后还要加练两个小时。
这次,我们需要听着音乐跳英歌舞,而过去我们是听着节奏明显的鼓点跳,这个变化让队员们适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第一天排练时,我们找不准音乐的节奏,表现得不太好。我跟导演保证:“三天内必定把节奏定好,必须把动作打流畅。”
所以我们在节奏的把控方面下了狠功夫,队员们根据音乐数节拍,把节拍记得滚瓜烂熟以后,再跟着纯音乐来跳,就这样把动作一步步理顺,好在最后都顺利完成了演出。这与队员们的吃苦耐劳、适应性强分不开。
羊城晚报:你这么年轻,是如何成为领队的?对英歌的未来有什么期许?
郑浩彬:我是去年初才开始当领队的,当时也缺乏信心。我本身是从事绿植养护方面工作的,原来也在英歌队参加训练和表演,可能理事会觉得我沟通能力比较好,所以让我来承担这项工作。
能在这次国际性会议上一展舞姿,我感到非常自豪。当然,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前进的步伐不能停下。相信我们桃园英歌队、潮阳英歌会越走越远,登上世界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领略潮阳英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