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古汉语大语言模型“AI太炎2.0”发布会暨数智时代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路径与方法座谈会举行。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古汉语大语言模型“AI太炎2.0”发布会在京举行。学校供图
“古籍整理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组负责人王立军教授介绍,项目组针对古汉语信息处理任务“低资源”“富知识”的特点,构建了适用于古汉语文本理解的大语言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古典文献释读能力,支持词义注释、文白翻译、句读标点、用典分析等多种具有挑战性的文言文理解任务,且兼容繁简中文输入。此外,在辅助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和语言研究等方面,该模型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致敬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该模型命名为“AI太炎”。
“人工智能为人文学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项目组开展以‘AI太炎’为代表的古籍整理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是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守军说。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指出,大语言模型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古籍整理研究效率,可望为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世界共享中国特色语言文明提供语言智能技术支持。
责任编辑: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