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通讯员 王慧 胡青)参与劳动课程实践、指导中小学非遗研学、到防汛一线实地观测、参与基层医疗知识宣讲……今年暑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子们收获满满。
暑假前夕,学校团委下发《关于开展2024年“青年服务国家”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号召和引导青年学生围绕“创新基层理论宣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追寻时代发展足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8大主题,投身社会课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2级劳动教育专业36名学生在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习暨暑期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学生刘蕊丽第一次以见习教师身份站在讲台上,讲授了《绿宠种植新方法—基质栽培》一课。刘蕊丽说,这节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备课时同学们做了多种预设和方案,一节课下来,有收获和惊喜,也有他们认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践中,同学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比如,初高中因为重考试学科而不能统筹劳动课时、“新技术体验与应用”任务群在课内实现的难度较大等。
“这次暑期实践,使学生从基层的视角去认识自己的专业,收获很多。”劳动教育学院副院长曲霞表示,问题和真知都从实践中来,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也让学生厘清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甘肃武威八步沙林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天马行·劳动情”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5人,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带领的教师联学联建团队一起,开启了一场特别的西部普法之旅。
在武威,他们观摩体验网格压沙、采访治沙的“当代愚公”、参观当地治沙历程的“六老汉纪念馆”、为林场工人制作普法手册……思政与劳动的融合使他们对于“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们只有把专业学好,才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2023级法学专业学生王泽远在当地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开展调研后有了深刻感受,“林场工人、返乡农民工属于法律知识较为薄弱的群体,我们做好普法宣传就是助力提升国家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
“影人从一出场就需要紧贴影窗,行走时身体平移,同时双臂要有节奏地摆动……”今年暑假,河北省乐亭县中小学非遗研学实践基地来了一位看起来很青涩的“小老师”,她就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2023级学生陆思慧。
陆思慧从小在学校社团学习皮影雕刻和影戏表演,深爱传统文化的她,一放假就来到乐亭当地文化馆组织的皮影雕刻公益培训班继续“深造”。培训结束后,陆思慧穿上红马甲,成为乐亭县非遗研学实践基地皮影课程指导老师。
雕刻时,陆思慧耐心示范,讲解运用刻刀的窍门,帮助孩子们纠正错误的手形。演出时,她讲着地道的家乡话道白,手把手教孩子们操纵不同角色的影人。
“服务他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让孩子们通过研学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陆思慧说。
今年暑期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爱国青年实践队”选择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项目,通过基层宣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情怀;劳动经济学院有7个团队选择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增强群众的历史文化自信;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选择研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项目,做好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一个多月以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99个暑期项目团队投身在天南海北的一千多个基层岗位,学习技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提升素养。
“我们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接地气,与基层接轨可以积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们树立起‘青年服务国家’理念,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团委书记唐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