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起走进贵大的绿色篇章!

贵州大学  |  2024-08-26



2023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

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在这片被自然深情拥抱的贵州大地上

贵州大学

作为知识的殿堂与创新的摇篮

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

对绿水青山的深情承诺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贵大的绿色篇章

见证那些细微而坚定的步伐

是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

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贵州大学拥有三个各具特色的校区:西校区、东校区和南校区,它们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贵阳市花溪区的青山绿水之间。





漫步在西校区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贵大图书馆前那片宁静而美丽的阅湖。湖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几只悠闲的鸭子悠然自得地游弋其中,时而低头觅食,时而抬头望向远方,享受着这份属于它们的宁静与自由。



当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时,阅湖前的草坪便成了同学们放松心情的绝佳去处。他们或独自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闭目养神;或三两成群,围坐一起,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梦想。这份闲适与惬意,正是贵州大学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写照。



穿过图书馆,深入校园腹地,你会发现这里处处都是生态的绿洲。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之中。春天来临时,致诚北路的樱花更是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芳香。



贵州大学不仅注重学术的严谨与卓越,更致力于打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环境。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知识,更能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培养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与保护意识。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正等待着每一位学子的探索与发现。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典型代表,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非地带性喀斯特森林,是具有世界标志、残存的顶极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在中国乃至全球森林生态系统领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按国际通用方法建立的中国南方喀斯特顶极森林生态系统动态监测样地(25公顷,简称“茂兰大样地”),对于生物发现与动态监测,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以及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野外长期观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荔波茂兰开展的监测工作立足于国际科学前沿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生态科学问题,把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研究重地,力争进入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野外研究台站等网络成员,为我国南方喀斯特特别是滇黔桂喀斯特山地及其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生态修复决策提供健康稳定的基础生态数据和理论支持。


为了立足贵州本土地貌,满足学科的实际需求,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林学院的老师们选取荔波喀斯特森林作为研究基地,进行长期生物多样性调查。近期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碳汇、古树名木和种质资源搜集等工作。



严令斌,贵州水城人,博士,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喀斯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态学方向的研究。他的团队与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喀斯特森林系统是脆弱而独特的,调查和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利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在喀斯特地区,土壤和水很容易流失,植物生长困难,很少有森林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而且一旦遭到破坏,森林将很难恢复。“对荔波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研究,可以为贵州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环境建设提供参考。”严令斌说道。



“当然,研究过程中也不乏困难和挑战。”严令斌说道。野外调查工作,由于喀斯特地貌形成特殊、复杂的生物种,缺乏专业基础人员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非常困难。荔波茂兰喀斯特山体地势陡峭,毒蛇、毒蜂遇见率高,能参与野外调查的人员较少。在研究方面,因为生物个体数多使得监测的工作量极大增加,物种丰富使得监测工作难度增加。“但是监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期间我们得到了贵州省林业局、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也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


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严令斌说:“期待更广泛的生态保护共识,提高生态保护的质量,期待茂兰大样地动态监测成果丰硕,提升团队学术成果质量,形成南方喀斯特研究主要基地。”


“喀斯特森林系统的调查工作我会一直做到退休。虽然这项工作在短期内看不到成果,目前暂未有较为突出的学术成绩,但是它对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意义重大。我始终期待着那天的到来。”严令斌说道。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梵净山。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贵州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学子们踏上了前往梵净山的实习之旅,他们将在这片被誉为“地球绿洲”的净土上,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学习与保护实践。学生们穿梭于葱郁的林间小道,用专业的眼光寻找并识别那些隐藏在绿叶间的珍稀植物。每一株植物的发现,都是对大自然奥秘的一次深刻领悟,也是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又一次心灵触动。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准确识别植物的种类、特性及生态习性,更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梵净山生态系统的脆弱与宝贵。他们见证了珍稀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也感受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微妙影响。这一切,都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投身生态保护事业的决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大植保学生们在梵净山的实习经历,是对这一理念最生动的诠释。他们深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技能,投入到植物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实践中去,为守护地球的绿色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贵州省草原资源专项调查监测项目是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草业科学专业近几年来持续开展的项目之一,工作内容分为外业调查和内业分析两部分,其目的是摸清贵州省草原资源“家底”,掌握草原资源动态。



动物科学学院草业科学专业2021级学生毛虹敏在2022年暑期首次参与该项目。“参与此次项目,让我认识了更多植物,这对我的专业学习很有帮助。”将这些植物分类整理是他们的基本功,也是他们在实践中专业性的体现。


在同年暑期,毛虹敏跟随导师去到了贵阳市、铜仁市等地区进行调查,他们通常早上八点出发下午五点收工,每天会去四五个采样点,在这之前他们要准备好镰刀、手套、框、线、50米卷尺等工具,目的地一般都在较为偏僻的山地、山林、草原等。采样时会以样地中心点为圆心,40米为半径设置样地,并设置观测样方,在范围内选取3个最能代表观测样方状况的测产样方。“该样方框内的植物需要采集并带回研究处称量和分样,这些都是外业调查。外业调查的数据要及时传给做内业分析的同学进行分析研究。”毛虹敏解释道。



由于采集地点多数在较为偏僻的山林或草原,毛虹敏所在团队需要花很多时间在交通上。“我们经常很晚才能吃上饭,饭后需要及时将采集到的植物进行分类。如果采集点在自然生长的草原,割回来的草通常种类众多,要把它们分清楚也就比较困难。”毛虹敏所在的团队有三名学生,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植物,并将收集到的植物拍照进行分类整理。对她来说,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项工作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开发利用,为贵州省草地生态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岁月悠悠,绿意长存

在全国生态日

贵州大学不仅展示了其在

生态保护与教育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

更激发了每一位师生心中

对美好家园的无限向往

与共同守护的决心

我们相信,每一份努力都如同涓涓细流

终将汇聚成保护地球母亲的磅礴力量


让我们携手并进

在贵州大学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继续播种绿色,收获未来

共同绘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毕若旭,梅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