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暖男“老鲍”,是时候出圈了!!

浙江师范大学  |  2024-08-26

他是善于因材施教的传道者

创新特色的课堂传授知识

他是牵引学生前进的引路人

亲切坚定的话语温暖人心

他是钻研马克思主义的求学者

研究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他就是浙师大第四届“砺行奖教金”获得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鲍江权老师

“江”心独运,照亮学习路


一身整洁的衣装,一副黑框眼镜,一个真诚温厚的笑容,这便是鲍江权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校优秀班主任……从教多年,他获得了诸多荣誉。但这条路并非尽是坦途,他凭借风雨无阻的心态与持续的创新,不断克服挑战,最终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与尊敬的教师。

作为一名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鲍江权坦言自己在刚上任时并不十分熟练,还不能让学生们喜爱。“对于我们思政类课程而言,内容是最重要的。”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让教学的内容更准确、有深度,鲍江权浏览大量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主动学习教学方法和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如今,站在讲台上的第36年,鲍江权逐渐摸索出“问题教学”法。“思政课是一门重在答疑解惑的课程。”他指出,思政课的教学要兼具思想性、针对性和生动性。在教授公共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过程中,鲍江权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让课堂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鲍江权在体育学院授课时,他以“奥运”为落脚点向体育专业的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历史,将奥运梦、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要把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沉浸到历史情境。”对体育专业的学生讲奥运、与音乐专业的学生讲解红色歌曲、让戏文专业的学生表演情景剧,鲍江权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准备不同形式的课堂,这不但让同学们更高效地学到了知识,更是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鲍江权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于经验中积累总结,致力于调动学生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抬头率”。以“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锚点,鲍江权从当下课堂的普遍现象切入,分析学生“低头”原因,从内容、环境、方式、多媒体课件等多方面推进教学改革。“也许我不能让所有同学感兴趣,但我希望通过努力让起码三分之二的同学可以把头抬起来。”


谈及自己的成就,鲍江权谦虚地摆摆手,“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老师,只想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教书。”这就是他一直秉承的“育人”理念,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他在为师路上不断求索的最强助力和最大满足。


无微不至,温暖又深情


“我要尽可能关爱学生。”作为政教132班的班主任,鲍江权真正如家长般关爱学生。润物细无声,他对学生的体贴爱护都留在学生的心底,同学们亲切地称呼他为“暖男”。


“大一时我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鲍老师每天都会来看我,还亲自煲鸽子汤、鱼汤、骨头汤,每天不重样,特别暖!”政教132班的孙夏艳回忆说。班里学生因病住院,鲍江权经常会带着亲手做的爱心补汤去看望她。“鲍老师的暖是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的,从小事中可以看出他对我们的关心和爱。”


2013年的初秋,鲍江权和一群懵懂的大一新生聚集在浙师的大草坪上,一起度过他们在这个大家庭的第一次班会,同时也是第一个中秋节。那天正是唐佳琪同学的生日,鲍江权提前准备了一个大蛋糕为她庆生,这样的惊喜让唐佳琪不禁热泪盈眶。从此班上便形成了一个传统,每逢同窗生日,生活委员便会号召班上同学为寿星送上祝福。而在鲍江权生日之际,全班同学别出心裁为他录制视频庆生。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不只是生日祝福,更是对“老爸”的关心和感谢。今虽已各奔东西,情仍牵绊于心。四年时光的并肩,鲍江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前行的漫漫长路。


初入大学,鲍江权对学生说:“慢一点,踏实一点,有了方向就成功了一半。”他不建议学生过早确定未来方向,而是在日积月累的兴趣基础上,合理规划人生发展。在临近毕业的分岔路口,他嘱咐学生“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随心而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鲍江权的体贴和关心贯穿了同学们的整个大学生涯,在毕业时,他为班上学生送上了镇尺做为毕业礼物。“镇定自若,度量风骨”,这一副副镇尺寄托了鲍江权对学生们的殷切期盼。


博览群书,打造鲜活课堂


鲍江权的求学之路,是一条跨越多个名校、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探索之旅。从北京大学的历史学殿堂,到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学术殿堂,他经历了从历史学入门到深入研究,再到转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探索的过程。


初入北京大学时,鲍江权选择历史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在那里,他跟随教授们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的抉择,探寻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随着时间的推移,鲍江权开始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转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次巧合,鲍江权认为与其选择“正确”的道路,不如将自己的每个选择变得正确。基于历史学的底蕴,他将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开始专注于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研究。他深入研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同时,关注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变革和文化冲突,试图从中寻找历史的规律和发展的趋势。

知识是教育之基,求学的经历为鲍江权后期教学风格的形成打下了深刻的基础。课堂上,他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的分析,将那些看似枯燥的历史事件变得鲜活起来。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鲍江权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历史事件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他不仅会讲述那些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会分析这些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他常常说:“历史不仅仅是一堆过去的事情,它更是我们理解现在、预测未来的重要工具。”


站在讲台上时,鲍江权是一位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述知识的大儒,而走下讲台,他就变成了一个爱生活、爱活动的“运动健儿”。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鲍老师会通过打羽毛球、下围棋、爬山等娱乐方式来舒缓身心,平时也会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活动,“我们学院会有春游和秋游,这类活动我都会参加。”虽年岁渐长,但仍然热爱运动。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持之以恒地积累、踏踏实实地努力,就一定能在砥砺中走向成功。”这位亲切儒雅的老师守着三尺讲台,将全部心血倾注于他的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数十年耕耘,也得杏坛育花红。


“总书记金句”专题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