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11省的40个麻风院!王展羽同学的“青春足迹”

杭州师范大学  |  2024-08-26

第十八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

连续三年推送项目入围“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

主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

在《当代史资料》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

他说,学习历史不能只躲在象牙塔,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于是,这个安静的男孩走访了11个省的40个麻风院,记录了麻风防治医护人员和麻风休养员们的口述历史。

他就是人文学院历史202班的王展羽,今年九月即将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读研。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上大学之前,王展羽就已经展现出对历史的痴迷。他喜欢顺藤摸瓜地爬梳一件事情发生的脉络。他表示,“很多古代的文学作品,脱离了历史背景就显得比较简单苍白,而把它还原到历史背景中去,它的深刻内涵就显现出来了。”初中时,在班主任和地方文史专家的支持下,王展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羽飘行者”,以图文的方式记录了他探索过的各个历史遗迹、访谈过的各个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现在看当时的记录还比较稚嫩,但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行走让我更坚定了对历史的热爱。”他笑着说。

王展羽对历史的热爱一直持续着,高中时申请成立了历史社团——台州市洪家中学鸿洲史学社,“在社团里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实地调研历史文化遗址,走访历史见证者,总能使我充满兴趣与热情。”他说,“现在这个社团已经有百余名社员了。我也仍然保持着和社员们的交流。”

学完高中历史,王展羽仍觉不解渴。“我想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于是进入杭州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后,王展羽更是用热爱为学习赋能。他在这里学习学科知识,吃透重点难点,掌握田野调查、资料搜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我们专业的老师们上课多为探讨式的,要求学生多看书,尤其是多看史料,大胆钻研。而他们的治学态度与方法也让我收获颇多。”王展羽说,“跟随老师们进入历史专业系统的学习以后,才明白想要真的做好历史研究,不能单纯停留在兴趣层面,还应该把兴趣知识给深挖下去,转向研究层面。”为了给自己的研究增加知识积淀,王展羽不仅勤跑学校的图书馆,还会定期去浙江省档案馆、浙江省图书馆曙光路馆区的微缩善本阅览室,收集资料,查阅文献。

“这些文献资料都为我后来撰写的论文《再现民族英雄:抗战时期台州的戚继光抗倭宣传》《民国时期宁海的<宁献>》《‘山县正乡毙命椒江事件’考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山县正乡毙命椒江事件’考略》还作为第九辑刊印在了椒江区政协编印‘椒江史话进万家’系列辑刊中,这对我而言是极大的鼓励。”王展羽说,上课时老师经常说任何研究都不是凭空偶得的,学习历史更要坐得住、沉得下。他会在秉持教诲,继续前行。


沉下去,走访11个省40个麻风院

为了践行“沉下去”,王展羽在周东华教授的指导下,开展麻风防治医护人员和麻风休养员的口述历史研究。他们组建了一个“山岛行”团队,三年的时间,他和团队伙伴们走访了全国11个省40个麻风村。


麻风病与梅毒、肺结核并称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曾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余个省级行政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理念下,系统性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目前我国已经从一个麻风疾病负担较高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麻风疾病负担非常低的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每到一个地方我们会先去当地的国家、省市档案馆,查阅麻风病防治历史档案。我们会摘抄历史档案并校对整理,形成文稿。但这远远不够。”王展羽和团队成员一一走访了当地皮肤病(麻风病)防治院、麻风康复村等相关单位,挨家挨户与休养员们交流访谈,开展口述历史调研。“这不仅是和档案文案进行一一对证,更是深层次理解麻风休养员们和麻风防治医生的生活工作。我们在实地走访中亲眼目睹了麻风休养员们在康复村越来越好的生活,也实地感受了一代代奔赴麻风防治工作的医者仁心。对我们国家坚持‘人民至上’有了切身的体验,这是光靠翻档案带不来的收获。” 王展羽说,正是这段做口述史的经历,让他对老师经常说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了情感的共鸣。“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说,‘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在这样的走访过程中记录和总结麻风病防治的中国经验,让我认识到了历史学学科的生命关怀属性,让我觉得我所学的专业是有温度、有情怀的,坚定了做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史学’研究。”

沉下去的研究不会辜负奋斗的青春,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组建的“山岛行”团队获得了浙江省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王展羽也用这段经历磨砺了更广阔的视野,他坚定了要继续从事历史研究的决心,并最终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近代史专业研究生。

这个假期,王展羽仍然忙碌着,刚刚结束了第二届“戚继光与台州海洋历史文化”交流研讨会筹办组织工作的他说,一路走来,除了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伙伴们的支持之外,他也只是做好了一件事,就是怀揣一颗热爱史学的赤子之心,一步一个脚印,把风霜雨雪踩实,坚定地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