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向怎么选?华东师大博士这样说→

华东师范大学  |  2024-08-21

“如果能够利用学科优势,

将自身兴趣与国家或社会

可能的需求相结合来开展问题研究,

会加倍获得充实感。”

夏启繁正是这样

逐步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

他积极探索 不懈努力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

夏启繁

地理科学学院

2021级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获批学校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发表SSCI/SCI/CS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一作10篇,包括2篇权威A类和4篇SSCI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余次,在领域内重要会议上作口头报告4次。曾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奖学金、华东师大校长奖学金、华东师大分众奖学金、春芬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获评华东师大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华东师大“自强之星”等。


“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

夏启繁的专业是人文地理学,他所在的杜德斌教授团队长期关注世界地理学科视角关注科技创新和地缘政治两大议题。

由于自小喜爱国际政治,在和导师商量后,他选择深耕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方向。大方向的选择只是第一步,如何结合自身兴趣、学科特色和团队的积淀来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尤为重要。

“杜老师一般不先直接指定我们具体研究什么,而是会提出一些科学前沿的问题,让我们先试着探索和领悟,并在尝试的过程中逐步引导我们聚焦在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次偶然的机会,夏启繁在查阅文献时,了解到利用稀土反击贸易制裁的相关论点,这点燃了他的求知欲。他开始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稀土元素的主要特征、应用领域以及引发国际竞争的原因,并在导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开始思考如何从人文地理学学科角度研究战略资源的地缘政治问题。

带着问题出发,他分析了全球稀土相互依存格局,初步阐释了对利用稀土反击制裁的看法。这项研究并不复杂,但其衍生出的成果却得到了专家的青睐,最终发表在地理学权威A类期刊。

夏启繁在外调研


此后,在导师引导下,夏启繁将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包括稀土、锂、镓等在内的战略性关键矿产,重点关注气候变化和科技竞争背景下国际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地理格局和风险模拟,并分析其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影响。这项议题成功获批学校优博学术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也成为夏启繁当前博士毕业论文的重点。

夏启繁认为,“如果能够利用学科优势,将自身兴趣与国家或社会可能的需求相结合来开展问题研究,会加倍获得充实感。当然,这也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

夏启繁(一排左二)所在的杜德斌教授团队参加2019年中国地理学大会


谈及导师秦大河院士和杜德斌教授,夏启繁满怀敬意,“杜老师不仅悉心传授我们科研知识,培养我们学术能力,还特别注重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人生观、学术观。”

“杜老师经常用秦老师‘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家国情怀、服务社会’的16字箴言告诫我们,地理学特别是世界地理研究具有全球性,鼓励我们从学科需求和学术情怀的角度放眼世界、胸怀国家,将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我想,这可能也是我们团队在世界地理研究领域持续走在国内前列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研探索的每一步都很重要”

夏启繁认为科研的重点是前期的积累,包括积极的探索、科研的训练、视野的开阔以及对基本方法的掌握。

他曾参与导师主持的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重大专项等课题,同时通过参与导师组织的专报、书稿等资料收集和撰写工作。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他在训练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为进一步聚焦研究议题和深入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夏启繁在2023年全国人文地理学大会分会场作汇报


科研的道路很难一帆风顺,在最初的探索阶段,他也尝试了各个领域的议题,投稿并不顺利。在他看来,这个过程让自己掌握了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思维,提高了今后的科研效率,同时也更能意识到自己适合研究什么。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夏启繁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权威B类期刊,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

“科研探索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对每一项科研任务的投入,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并通过循环累积效应不断提升自己。”


“潜心专注于现在的挑战”

夏启繁也一直乐于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多个学术会议。他曾参加2019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地理学大会、2022年在学校举办的首届世界地理大会,以及2023年在兰州举办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年会等,并在会议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汇报了他和团队在世界地理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去年,夏启繁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前往瑞典隆德大学进行访学,并参加了多场国际学术会议。

夏启繁参加隆德大学诺贝尔物理学奖师生庆祝活动


目前,他在导师和瑞典合作老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争取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当前夏启繁正在紧张撰写博士毕业论文,并持续推进合作研究。这个阶段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但他也满怀感激。

“导师从来不给予我过多的压力,而是不断地引导和鼓励我,让我心无旁骛地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学院其他老师和师门同门们也给予了我各种帮助。”

夏启繁参加瑞典当地马拉松活动


回望来时路,夏启繁想根据自己的经验与当下同样面临各种挑战的同学们共勉。“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也许一直都在,只是后知后觉地经历过后才会知道它的珍贵”。

面对挑战,夏启繁表示:“解决问题本身就很费精力了,希望我们不要再把自己的心态绷得太紧。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潜心专注于现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