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珍贵的月球“土特产”——
月壤!
日前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发放至华东师大
这份由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品
科研价值重大
作为本发放批次中唯一的上海高校
华东师大将开展深入研究
为探索月球奥秘
提供新的实验数据支撑
李庆利教授科研团队
本月初,华东师范大学收到了一份来自宇宙的“神秘礼物”: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月壤!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李庆利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功领取了一份月球“土特产”,这是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放的第七批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本批次中唯一的上海高校。
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及证书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月表年轻火山岩区样品,也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地外天体返回样品。3年多来,国家航天局已向国内131个研究团队发放7批次共85.48克科研样品,第一批国际申请已完成专家评审。
今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李庆利教授参加了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武汉组织的第七批月球科研样品借用申请答辩,经过激烈竞争,成功获得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光片样。该光片样为月球玄武岩,样品保留了月球矿物原始的晶态信息,是了解月球岩浆活动的重要对象。
“很激动也很振奋,特别荣幸可以拿到嫦娥五号取回的月球样品,我们将依托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平台,对月球样品开展多维度表征,深入研究样品的物理化学特性,为探索月球奥秘提供新的实验数据支撑。”李庆利说。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李庆利教授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功领取了一份月球“土特产”
为进一步深化对月球探测的相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以 “多学科视角下的月球探测研究”为主题举办学科交叉融合论坛,以人工智能、光学技术、地理科学等多学科视角为切入点,采用月表特征研究、地外样品分析、探测器设计等手段,围绕“未来月球探测的策略与挑战”主题开展深入探讨。
月球探测是我国未来地外探测研究的重点,是一个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紧密合作的目标。
李庆利提到,团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火星数据进行分析,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未来将进一步结合地理科学、光学等学科优势,从地外样本中挖掘更多研究领域,与多学科数据建立联系,分析地外样本探测中的关键参数。
李庆利教授在采集月壤的显微高光谱数据
上海市多维度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组建,根据上海市科委重组要求于2023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开展共建,以信息学科相关研究为基础,旨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瞄准多维度信息处理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前沿性和系统性研究。实验室将本着促进在月球探测应用中的跨学科交流为目标,为不同领域的学者搭建互相交流、探讨和分享的平台,共同推进多学科交叉月球探测应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