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中国造”存储!她和团队攻关20年!

华中科技大学  |  2024-07-24

二十多年来

她始终专注于一件事——

不断研发“中国造”存储系统

存储设备和存储芯片

她常说

“国家需求就是

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她就是民盟湖北省委会副主委

我校副校长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冯丹教授

一起来了解冯丹和团队

为“中国造”存储

攻关20年的故事




6月24日,冯丹作为第一参与人完成的“高效可靠的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存储器和存储系统是数据的载体,关乎数字经济产业安全、国家安全。二十多年来,冯丹始终专注于一件事——不断研发“中国造”存储系统、存储设备和存储芯片,让海量数据存储更加安全、可靠、高效。


20世纪90年代,冯丹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现市面上的存储系统、存储设备均被国外垄断。


因此,冯丹选择了存储作为研究方向,决心破解我国存储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博士毕业后,冯丹留校工作,在存储领域持续攻关。针对手机文字、图片、视频信息存储增多导致访问变慢问题,冯丹和团队研发存储碎片整理和高效检索技术,让数款国产主流品牌手机性能提升50%以上。


“做科研有时就像攀岩,选定一个方向,每一步都要踏牢抓实。”


2004年,冯丹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日夜“泡”在实验室,向最先进的海量存储系统进军。


经过两年努力,团队构建的存储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存储竞赛中并列四强。在冯丹看来,信息存储技术研究,从0到1还不够,更需从弱到强。为此,她和团队一边继续核心技术攻关,一边致力于推进存储设备国产化。


依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冯丹担任海量存储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与多家大型IT企业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破国外对高端存储系统及其核心关键技术的垄断,实现我国存储产业从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的跨越。


目前,团队相关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部分厂商,在金融、通信、安防等关键行业逐步实现国产化替代。国产存储系统在国内市场份额从立项前的不足5%发展到如今60%以上。


“国家需求就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冯丹介绍说,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大爆发,算力需求不断攀升,与此相适配的存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迎接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应用对存储系统提出的规模及性能方面的挑战,她和团队正在开展下一代存储系统及技术研究。


冯丹指出,当前,存储介质芯片仍是存储系统研究的薄弱环节。接下来,团队将进一步研究存储芯片、存算一体芯片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以及面向AI、大数据的存储系统,争取源源不断产出存储创新技术,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