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抓人才工作要就“实”避“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5-01作者:驿易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人才“如宝”,关乎“国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人才作为第一战略支撑点,把“实”字贯穿“引育留”始终,在就“实”避“虚”上下功夫见成效,高标准抓实人才工作。

引进人才要紧贴实际,避免“贪大求洋”。“梧桐茂兮,凤凰来栖。”从古而今,人才的聚集往往是“志同道合”,依靠事业把人心凝聚在一起,近年来各地上演的“抢人大战”,就说明了政策和平台才是吸引人才的“橄榄枝”。但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在引才过程中出现“贪大求洋”“水土不服”“频频流失”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存在“脱离实际”“装点门面”的现象,忽视了人才与事业发展的“匹配度”。引才不是“拉郎配”,也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务必摸清实情,瞄准地区发展所需,坚持按需引进、紧贴实际的原则,在摸清各行各业急需紧缺人才的类型、数量、岗位等基础信息的前提下,对引才规模、结构、岗位的适用度等进行充分论证,努力实现人才和事业“双向选择”。要防止虚谈高论,避免虚张声势,主动拆除人才引进“藩篱”,开辟人才的“绿色通道”,以最大诚意引来“金凤凰”。

人才要引育并重,多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人才光靠引进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才是最可靠、最根本、最长远之计。由于人才培育周期长、见效慢,一些地方仍存在重“引”轻“育”的现象,导致人才难引难留,或者引进后被埋没遗忘的尴尬局面,不仅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也造成人才的浪费。对此,在人才培育上要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目标,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保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历史耐心,勤于“浇水施肥”,经常“修枝剪叶”,以科学实施、注重实绩,让人才在党的旗帜下“向阳生长”。要坚决防上虚晃一枪,杜绝人才培养中徒有虚名的“花架子”做法,多“压担子”多“给舞台”,为人才成长“搭桥架梯”,让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脱颖而出。

加强服务保障,激发人才活力。环境好,则人才聚。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吸引人才,也能“拴心留人”,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现实中,一些地方对人才服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导致人才“心凉凉”,甚至主动“走人”。对此,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才,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坚持突出实干,当好人才的“店小二”,主动对接人才发展需求,了解所思所忧所盼,在安家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务,在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上提升实效。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不求全责备,允许失败、大胆容错,让人才在“扬长容短”的环境下发挥最大价值。人才评价体系要防止简单以“四唯”定薪酬、配资源。要以公平公正、能上能下的竞争环境,让人才在“比学赶超”的环境中竞相奔腾。

责任编辑:王俊秀 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