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彩礼数额的走高,一些情侣因“高价彩礼”引发矛盾,最终分道扬镳的情况屡见不鲜。4月25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余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65.3%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因彩礼产生矛盾的情况,其中19.1%的受访者表示这种情况很多。“天价彩礼”之风愈演愈烈,不仅成为了年轻人走向婚姻殿堂的“拦路虎”,更凸显出当前整治高额彩礼、提倡文明婚俗的紧迫性。
彩礼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代表了男方求娶女方的诚挚心意,本意是促成美好的姻缘。在古代周朝时,“纳征”(即聘礼)就被纳入当时的婚姻制度中,代表着男方家庭对于这门婚事的重视和美好的祝愿。而今,一些人为了所谓的体面和尊严,让彩礼渐失本义,在“攀比游戏”中,彩礼被打上了衡量婚姻价值的“价签”。这种扭曲的观念不仅助长了一些地区“讲排场”“充面子”的不良风气,还易造成家庭生活不安定。
前有江西农村彩礼从30万涨到50万,后有山东菏泽“三十二万”“五个九万九”等号称图吉利的漫天要价。高价彩礼现象既有传统习俗的影响,也与城乡发展不平衡、性别比例失衡、媒人助推等密切相关。在一些地区,因为经济落后,适婚女性向较为发达的城市流动,当地男子想留住本地女孩,或者吸引外地女孩,就要给出高额彩礼。此外,由于彩礼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一些家庭认为,彩礼越高,表明男方对自己的女儿越重视,婚后双方更能够过上好日子,这些错误的认知进一步推高了彩礼金额,使得父母为了儿女的婚姻大事,掏空了自己一辈子的积蓄成为常事,甚至还衍生出了买卖婚姻等有违公序良俗的社会现象,导致纯粹的婚姻爱情变成了扭曲的物质货币关系。
彩礼是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风俗,我们不能盲目搞“一刀切”杜绝彩礼,但确实应当倡导人们转变旧思想与观念,让彩礼回归合情合理。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打出治理高额彩礼的“组合拳”,对彩礼数额“限高”。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对风气较好的地区进行宣传和引导,对彩礼要价过高地区进行规范和治理。此外,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健康的婚礼风尚,让彩礼回归最初“重礼”的模样。
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婚俗新风。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点名“高额彩礼”;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举行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的新闻发布会,发布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自今年2月1日起开始施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完善彰显国家对于彩礼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治理决心。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在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婚俗良性改革。例如,重庆市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治理,规范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行为,教育引导红娘自觉参与抵制高额彩礼、不索取高额婚姻介绍费,帮助更多家庭减轻彩礼负担,让婚姻建立在两情相悦和共同奋斗的基础上。
婚姻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彩礼须“重礼”而非“重利”,美好的爱情不应当被金钱所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