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不能让“3·15”只沦为“吐槽大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4-03-17作者:特约评论员李晶晶 曹凤宇

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过,不少网友戏谑如今的“3·15”已变成一场盛大的“吐槽大会”,消费者们纷纷把平日里遭遇的不公和不满释放出来,在网上集中吐槽、大倒苦水。比如,“我的人生就是化学制品”“想靠淀粉肠创业还没开始就结束”……消费者把不平之事集中在这几天吐槽是可以理解的,但3·15不应该只剩下吐槽。

事实上,这个节日的意义是通过这一天唤起全社会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推动企业能够对自我管理不够严谨、用户体验不够良好进行反思,寻求更为妥善的方式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对于企业来说,3·15曝光的震慑力度是很大的,如果不幸“抛头露面”,那么该企业或许会被消费者列入“黑名单”,企业的品牌和声誉也会随之受损。更为严重的是,若企业涉及重大安全隐患类等问题,轻则会被整改罚款,重则相关责任人将会面临牢狱之灾。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以及其他媒体的3·15系列调查曝光了多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可谓是“铁打的3·15,流水的涉事方”。不论是用淋巴肉做的梅菜扣肉,还是“太上老君托梦”的听花酒,又或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百果园,这些问题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对于涉事企业来说,这些违规操作或许是他们内部所认同的“行业规范”,各自心知肚明或心怀鬼胎。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用好的产品服务广大消费者而是耍手段去蒙骗消费者,这只会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更长久的侵害,最终也会让企业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在被曝光之后,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的整顿整改与政府的监管行动都连夜展开。劣质肉制品涉事企业当晚被查封,主板机黑灰产业链涉事企业当晚被查封,把客户当成“猎物”的多家婚恋公司也连夜发布致歉声明,这样的火速行动对于企业、消费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3·15毕竟不是一场“秀”,其目的也不是比哪家涉事企业的整改行动最迅速、哪家涉事企业的致歉声明最诚恳,消费者更为关注的是3·15之后的365天,自身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要把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深入贯彻到平日的点点滴滴,时刻考验着企业的产品质量,更考验着企业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感。对于被曝光的企业来说,待舆论平息之后继续“躺平”是无法给消费者交出满意答卷的,只有用细心提供优质产品,用真心服务好广大消费者,用耐心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是长久经营之道。对于未被曝光的企业来说,不能把每年的3·15视为一场过了关就万事大吉的“考试”,而要自省是否把货真价实、质量保证、服务周到这些行业规范作为企业的经营日常。

干脆、直接的吐槽既反映了广大网友内心的愤懑之情,也体现了消费者们对于保护自身权益的无力之感。3·15不能也不该只沦为“吐槽大会”,社会各界应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俊秀,郭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