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述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育人指向。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现了党中央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党和国家育人要求,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要培养“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从红色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浸润、课程文化建构三方面入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新时代好少年。当前青少年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成长历程和强国征程高度重合,面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他们是冲线的一棒。继续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育人的比重,让青少年们在了解、亲近、体验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要善用“大思政课”。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还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妙峰山民族学校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灾后,学校第一时间对房屋、操场等硬件设施进行检修,在断水断电和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成为附近地区的临时避难场所,累计安置受灾村民1112人。此次防汛救灾故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也激发了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无疑是灾区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学习先锋、争做先锋,打造更加生动的思政大课堂,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因陵建校、因陵护校的中学,红色是野寨中学最庄严的底色,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形象又具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中表示,推进强军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野寨中学全体师生倍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将嘱托转化为强大动力,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青少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群体,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在青少年学生中营造学习爱国主义教育法浓厚氛围,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宣教活动,引导青少年把爱国主义情感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使其成为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启智润心担使命,培根铸魂育新人。从红色基因铸魂到传统文化培根,从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各地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批批青少年正茁壮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分别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