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90”后小伙修复古籍 以妙手传书香

视觉中国  |  2023-11-30
2023年11月24日,郑州图书馆5楼的古籍阅览室内,26岁的张家奇静静地伏案操作,他正在修复的是一本清代的字帖,已经修半个多月了,几乎是碎屑的纸张,在他的手中逐渐恢复原来的模样。 “这其实是两本书,一本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红色读本,而夹在书中的这些碎纸片是一本清代的字帖,它原来的主人为了保护这些字帖夹到那本书里,我们整理时发现两本书都有价值,就一块修复了。”张家奇一边介绍一边忙碌着。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根毛笔、一支棕刷、一个电熨斗、几瓶不同的液体,日复一日,一点点修补文化的记忆,这便是古籍修复师张家奇的日常。 古籍来源很广,很多是图书馆建馆初期的馆藏,也有社会捐赠和旧书市场购买来的。这些古籍经历千百年流传,大多纸张呈现老化现象,如酸化、霉变、虫蛀、鼠咬等病害,只有进行抢救性修复才能让这些书得以利用和保存,书中的文化瑰宝才能重见天日。
2023年11月24日,郑州图书馆5楼的古籍阅览室内,26岁的张家奇静静地伏案操作,他正在修复的是一本清代的字帖,已经修半个多月了,几乎是碎屑的纸张,在他的手中逐渐恢复原来的模样。 “这其实是两本书,一本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红色读本,而夹在书中的这些碎纸片是一本清代的字帖,它原来的主人为了保护这些字帖夹到那本书里,我们整理时发现两本书都有价值,就一块修复了。”张家奇一边介绍一边忙碌着。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根毛笔、一支棕刷、一个电熨斗、几瓶不同的液体,日复一日,一点点修补文化的记忆,这便是古籍修复师张家奇的日常。 古籍来源很广,很多是图书馆建馆初期的馆藏,也有社会捐赠和旧书市场购买来的。这些古籍经历千百年流传,大多纸张呈现老化现象,如酸化、霉变、虫蛀、鼠咬等病害,只有进行抢救性修复才能让这些书得以利用和保存,书中的文化瑰宝才能重见天日。
2023年11月24日,郑州图书馆5楼的古籍阅览室内,26岁的张家奇静静地伏案操作,他正在修复的是一本清代的字帖,已经修半个多月了,几乎是碎屑的纸张,在他的手中逐渐恢复原来的模样。 “这其实是两本书,一本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红色读本,而夹在书中的这些碎纸片是一本清代的字帖,它原来的主人为了保护这些字帖夹到那本书里,我们整理时发现两本书都有价值,就一块修复了。”张家奇一边介绍一边忙碌着。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根毛笔、一支棕刷、一个电熨斗、几瓶不同的液体,日复一日,一点点修补文化的记忆,这便是古籍修复师张家奇的日常。 古籍来源很广,很多是图书馆建馆初期的馆藏,也有社会捐赠和旧书市场购买来的。这些古籍经历千百年流传,大多纸张呈现老化现象,如酸化、霉变、虫蛀、鼠咬等病害,只有进行抢救性修复才能让这些书得以利用和保存,书中的文化瑰宝才能重见天日。
责任编辑: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