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根据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
要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自信和对自身文化的认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不断强固当代中国文化根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其中精华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是“源”,唯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发展的活力,国家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思想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思想结晶,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解决人类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推动中华文明建设,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文化进行继承研习都可以使文化得以传承,从而避免文明中断。保护文物建筑就是保护城市的根与魂。精神文化层面,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传统节日将家与国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家国情怀,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不断丰富文化传承的载体。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承文化的方式各式各样。以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受到信息闭塞、传播速度慢和范围有限等限制,现如今网络科技发达,信息交流的速度提升和范围扩大,使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深度和广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发挥多媒体优势,结合各传播渠道特点,打造出视听效果、舞台效果为一体的沉浸式体验。书籍、音乐、艺术品、建筑、节日、语言、新媒体等都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文化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善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契合点,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生活、工作、学习的全过程、各方面。
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其焕发生机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补充、完善,增强影响力感召力。文化创作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基因,激发文化生命力。《国家宝藏》《觉醒年代》等热播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舞台剧,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又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汲取素材和灵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创作的文艺作品,讲述中国故事,唱响文化主旋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创新才有活力,要不断创新表现形式,文创、国风歌曲、服饰、美食,甚至是方言都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渠道。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引导大众喜爱中华传统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离不开人民,全社会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变化,迎接新挑战,更应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只有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才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才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牢记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绽放绚烂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