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进入文物清理、保护和修复阶段,越来越多的残断文物经过跨坑拼对实现“合体”。6月10日,正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公布了两件跨坑拼对成功的青铜器物: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和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这两件体量巨大、造型复杂独特的铜器,不仅体现了三星堆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更是中华文明多元灿烂的印证。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通高1.589米,分别由1986年二号坑出土的铜尊口沿、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和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神兽组合而成;“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通高2.53米,由1986年发掘二号坑出土的铜鸟足人像、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顶尊撑罍曲身人像、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器等部分组合而成。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这两件青铜器物终于跨越岁月长河,从“沉睡中醒来”,再一次惊艳世界。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三星堆文明在中华文明多源统一的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以触动人类灵魂的、别样的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一面,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文物无声,却保存着中华文化恢宏壮丽的气象,映现着中华文明历经千年的熠熠光辉。它们独一无二,却又相互联系,共同叙述着千年华夏不朽的文明之光。自2021年3月三星堆出土“黄金面具”以来,有关“三星堆”的话题就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物类节目的热播,“全国文物展示大赛”“文物表情包斗图大赛”“博物馆旅游热”等话题得到热议,大众对文物的关注热潮不断上涌,是大家对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愈发喜爱的体现,更折射出了大众显著增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记录着中华历史的文物,铭刻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共同形塑了中华文明的特征。而“文物热”“文博热”“文创热”的出现,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的时代火花,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时代见证。
据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各类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想让这股“文物热潮”长久翻涌,守护并发展好这些文物资源意义重大。有关各方除了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的方式方法,还需要不断探索令这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的有效途径,让蕴藏在文物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释放,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三星堆出土的一系列文物,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的有力佐证,以三星堆为代表的“文物热”更是广大华夏儿女坚定文化自信,共同谱写中华文明新篇章的时代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