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决定组织开展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大赛分为基层赛(6-7月)、大区赛(8-9月)和总决赛三个阶段,并最终将在贵州省台江县决出全国总冠军。
“村BA”是由贵州省台洲村的“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演变而来。从十万级的现场观众人数,到十亿级的搜索量,这一自发于民间的普通篮球赛事点燃了乡村体育热情,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文化繁荣的新形态,也让地方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有了新思考。如今,经两部门推进,“村BA”变身成为全国性赛事,实质上是将贵州“村BA”的机遇蔓延至全国,通过实现带动各地农民群众从“文化看客”变为“文化主角”,来激活乡村活力,加强各地乡村文化建设。
振兴乡村文化,势在必行,全国版“村BA”,恰逢其时。但需要用心思考的是,各地区如何做好比赛和观赛,把这项全国民间篮球赛事真正办到百姓心坎里去。从现实来看,大部分农村地区可能既缺乏比赛场地,也缺乏比赛传统。尤其是对于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的农村来说,村里青壮年少、老人居多,组建起一支像样的篮球队就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顺利举行比赛就显得较为棘手。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地区在举办文化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群众参与度低、活动遇冷的状况,这也就不免让人担忧,全国版“村BA”或许将面临群众不愿参与的困境。此外,也有网友认为,行政层面的过度干预,恐怕会使“村BA”变了味。比如,由于大赛是国家部委牵头的重要活动,基层地区重视度会很高,那么面对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是否会强制推进?又比如若过度追求比赛竞技性,职业球员、网红选手等专业外援参赛的问题是否会出现?另外,随着阶段不断升级,热度不断升高,这项赛事能否真正拒绝商业化,以不具任何功利色彩,凸显最纯粹的体育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指出,大赛要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为主体组建参赛队伍,且强调在举办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简约办赛,不铺张浪费、不乱收费、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赛事组织也要不贪大求洋、不做表面文章。应该说,这一要求很务实,从组织层面立规以避免赛事在执行过程中变味,但关键还要看各地区如何落实。
针对这些担忧,各地方相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多些深入调研,基于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进行统筹安排。首先,相关部门要以《通知》要求为准则,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前细化比赛细则,坚决制止组织过程中的变味行为,避免大赛成为没有群众基础的“形象工程”。尤其是对于最了解村内情况的村一级基层管理者来说,应当及时做好上级部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桥梁,切实遵循实际情况和村民意愿。其次,举办者也要吃透“村BA”背后的体育文化精神,将地区文化特色融入,展现最为原生、纯粹的篮球赛事,如此才能把乡村体育故事讲好。如山西新绛桃农们曾借助传统庙会举办 “村BA”,既结合了当地特色,又展现出了乡土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全国版“村BA”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要想办好,还得靠群众自己。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实践参与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基层文化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才会真正赋能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