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演唱会“代抢”热度高,擦边法律不可取

中青在线  |  2023-05-17作者:信险峰 陈慧婷


演唱会代抢靠不靠谱?近期演唱会代抢引发热议,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演出票务信息采集平台发布的数据,演唱会、音乐节今年一季度售出票量超过110万张,是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类型。由于演唱会座位供不应求,各平台出现“代抢票”的身影。粉丝们为了能亲眼目睹喜欢的歌手在台上唱歌,近距离与歌手接触,感受现场版音乐氛围,不惜花重金溢价购买演唱会门票,以至于演唱会门票高溢价成为普遍现象。


演唱会找代抢的背后是门票难抢。几万张门票几百万人同时抢,开票秒没,不靠运气,就靠手速。周杰伦演唱会官宣后抢票瞬间登上热搜,开售秒没,让粉丝直喊:太难抢啦,让周杰伦自己抢票试试。抢不到票的粉丝养活了两个产业,以前是黄牛,现在是代抢。相比于黄牛手中翻几倍的门票,“代抢”的几百元费用似乎更划算。


其实“代抢”现象并不新鲜,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开始在商品发售前寻找代抢,只需要交付一定代抢费,就可以得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并且在演唱会门票代抢中,已经出现专业玩家发展出代理、分销的专业模式。专业玩家使用科技手段抢票,通过各种外挂程序模拟真人操作去抢票,在抢购时间自动进入抢购页面,完成抢购只需要1秒。专业代抢还招募代理,获利方式是提成或者赚差价,代理们也可以向下继续发展代理。比如周杰伦演唱会,抢票一次收费200-800元,一层代理可能就加价50-150元,层层加价下,最底下的代理价格和黄牛给的价格没什么区别。


从源头工作室、代理,再到分销,代抢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神秘的产业链。但代抢这一行为真的合法合规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代售、倒票、哄抬价格等影响公平交易的行为,将被处以警告、罚款、收缴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代抢演唱会门票实质上属于倒卖演唱会门票,这与传统意义上的“黄牛”如出一辙。


演唱会门票以货币形式表现,具有经济价值。非法倒票是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可以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门票转让的价格比官方原价高的话也属于非法倒票。由此可见倒卖演唱会门票属于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或将构成犯罪。


制定行业标准打击“代抢”确实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从新规实施到真正落实,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细化。要想杜绝非法倒票行为,应当坚决打击倒卖门票、扰乱票务秩序的现象。粉丝们应该清楚地知道,找代抢是违法行为,即使违法的不是自己,也不应该钻法律的空子,给他人违法犯罪的机会。应该理智追星,通过正当渠道购票,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同时,新规制定的行业标准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监管部门必须依法加强对“代抢”行为的惩戒力度,给予相关从业人员正确引导。而票务公司、演艺人员则需要提高供给,增加演出次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是从源头上减少“代抢”的重要手段。当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民间舆论氛围,只有人人抵制“代抢”,才不会再为天价票买单。

责任编辑:王俊秀   编辑:袁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