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保条例二审,草案提出建立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3-23作者:张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2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艺)今天,《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第二次审议,条例拟对备受关注的防止网暴、欺凌、性侵犯等问题作出规定。

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邓乃平表示,此次二次审议稿突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保护主体责任、健全保护制度机制,回应社会关切。

为使主体责任更加清晰,更便于理解和执行,北京市未保条例二审稿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单独设章。

2021年5月,北京定慧里小学举行反恐消防演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二审稿细化了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采取科学方式方法,教育、影响和保护未成年人,鼓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并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关注其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二审稿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防控学生欺凌和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的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制止、处理学生欺凌行为;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

二审稿提出,补充学校心理健康干预和开展法治教育的支持措施。学校应当按照规定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机制,开展社会生活指导、青春期教育、生命教育等,协同监护人共同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异常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专业心理健康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合作的方式,为未成年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

二审稿还提出,学校应当建立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发现未成年学生出现近视、肥胖等倾向或者有导致体质下降的不良行为习惯,应当进行必要的管理、干预,并督促、指导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时给予健康保障。

二审稿增加了学校、幼儿园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参加商业性活动,不得向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推销或者要求其购买指定的商品和服务的规定。

网络空间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研中,人大代表和社会各方面对网络游戏、网络直播打赏、算法推荐、在线教育,以及预防网络暴力等问题高度关注,要求加强管理和规范。

北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认为,应当通过明确政府监管责任、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形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力。

二审稿提出,增加网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网络保护职责,以及学校和监护人的保护义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对于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网络暴力预警预防机制,设立紧急防护功能。同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算法推荐服务作出规定,应当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不得推送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不良嗜好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

二审稿提出,网络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实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规范,指导会员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内容审核相关规定,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二审稿还增加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相关内容,比如,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改造,支持公益性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的建设、运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适合未成年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并明确将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纳入接诉即办工作体系。

责任编辑: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