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大自然的“诗眼”窥见童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3-22作者:沈杰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用儿歌书写二十四节气,孩子们能读到什么?

    《二十四节气儿歌》如是书写“春分”:“双鱼成双戏水流,一红一黑碰碰头,碰完马上分开走,你往东游它西游,水波梳个大分头。岸上已到春分日,有冷有暖又去留,林中飞来絮窝鸟,田里走着耕地牛,蜣螂合伙滚粪球。”

    而《身体里面有春天》这首儿歌讲述了“谷雨”时的故事——“香椿树,枝条尖;香椿芽,嫩又鲜。采下来,鸡蛋煎。美美吃下香椿芽,身体里面有春天。”在图书分享会上,一个小学生读完这首诗说,感觉仿佛把春天吃进了肚子里。

    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薛卫民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儿歌》,用72首儿歌描绘天上地上、春夏秋冬、植物动物、民俗风情;以小写大、以趣探智、朗朗上口、韵律回环。画家赵光宇采用版画插图,朴拙中透出独特的灵气,与儿歌默契地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日前,薛卫民通过“温暖一平方”直播间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孩子朗读节气儿歌时稚嫩的声音,让他有种“萌化了”的天伦享受。“能看得出来,那些小朋友真的进到了儿歌里,又用声音走出来”。

    提到《二十四节气儿歌》的创作契机,从事儿童文学创作40年的薛卫民说,他经常凝视和琢磨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就是出于兴趣和偏爱。立春、惊蛰、谷雨、芒种……在薛卫民眼中,这些就像大自然的“诗眼”,不仅本身看着好看、读着好听,更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蕴含巨大的信息量。“它们又像神秘的暗号一样,万物有灵的浪漫和春华秋实的生机在那些排列的名字中交替闪现”。

《二十四节气儿歌》内文图。

    投入二十四节气儿歌创作后,薛卫民更加频繁地进行这种“凝视、追踪、遨游”,也因此更加愉悦:惊蛰小虫,拱拱萌萌;立夏立夏,立高立大;海洋暖流往北跑,海风给它吹小号……

    “我野心勃勃地想把其中的文学元素、美学元素,让小孩子充满好奇心的元素和觉得好玩有趣的元素都萃取出来,融入要写的儿歌。”薛卫民说,他在二十四节气的韵律、节奏中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环境和经历会决定人很多东西。”薛卫民提到,创作和成长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儿歌的出现,是长期积累、自然萌发;也是无意蓄纳、有意萃取。

    薛卫民告诉记者,他生长在农村,直到上大学才离开,“是在农时节气的交替轮回、一茬儿又一茬儿的庄稼植物中长大的”。

    “陶渊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小时候是‘住在小村里,推门见南山’,抬脚走出去便是溪河峰岭、野蒿野草、树木葛藤,饲养的鸡鸭鹅狗、牛羊驴马不算,野生的鸟、兽、虫、鱼也都是邻居,行走草丛、山间小路,会一拨儿接一拨儿地趟起飞跳的蚂蚱,说不上哪里就蹿出一只野兔子,野鸡的叫声更是东山、西山唱和一般,冬天的雪地上,小孩子经常争论这个、那个是什么野生动物的足迹……”

    他感慨,童年不只是人心里的故乡,同样也是文学的故乡。

    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参与农业劳作的经历,让薛卫民对二十四节气更敏感也更偏爱,农民说的“应节气”一直烙印在记忆中。“应节气”就是尊重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主动寻求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创作中,薛卫民给自己定的大原则是:首先要把它写成好的文学,写成优秀的儿歌。“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精髓,就像地下的水分、养分培育出高枝上的绿叶和花朵一样,肉眼看不见,更不能一言以蔽之。我得用我选择的艺术形式——儿歌,去欣赏和透视,去感受和共情,去表达和歌咏。”

    他提到,每个节气都是三首儿歌,一首唱主角,两首唱配角。唱主角的儿歌直接用节气的名字为题,如《立春》《雨水》《惊蛰》等;两首“配角儿歌”从不同的侧面对节气特征予以呼应或强化。

    全书72首儿歌,从三字句到七字句都有。比如“谷雨”是和落雨、播谷密切相关的节气,薛卫民写《谷雨》便都用三字句,而且每两行就是一节——它的文本排列、节奏韵律,就像雨点、谷种落向土地;“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薛卫民写《大暑》便都用七字句,十行密密排在一起,强化了潮湿闷热、透不过气的感受;“处暑”是天气从热到凉的过渡时节,可以舒缓、从容、喘口气了,他就用相对少见的六字句来写——“处暑天气变乖,大热悄悄离开”。

    二十四节气为何能打动今天的孩子们?

    2016年在埃塞俄比亚,民俗学专家萧放亲历了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他说:“我们做非遗价值的传承,要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真正有认知、有感情、有理解,才可能有传承。”萧放认为,《二十四节气儿歌》写出了节气所蕴含的生命律动的美妙。

    在《二十四节气儿歌》图书分享会上,一名小学生说喜欢书中写春天的儿歌,是因为在天气还很冷的时候,儿歌让人感觉“阳光照在山坡上,草儿绿了,很有生机”。

    薛卫民认为,包括二十四节气在内的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人类文明的大学问,是连通古今、面向未来、丰富多彩的大故事。中国儿童文学有责任用文学的光,让孩子看得更远。

    “孩子人虽然小,但对天象物候、雨雪冰霜、动物植物等变化,都有亲见、亲历、亲感。”薛卫民说,二十四节气文化博大、复杂、深奥,那就想办法把博大浓缩到一花一叶、一个水滴、一片雪花上,把深奥复杂的文化提炼为可见可感的花草树木、雨雪阴晴。

责任编辑:张蕾,李沛然,程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