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心、动脑、动手!4千余哈工程学子立体式演绎哈军工红色传承思政大课

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23-03-17

“走进哈军工纪念馆,观看一幅幅校史老照片和带着哈军工精神印记的展品,聆听背后的校史故事,深切感知哈军工的辉煌历史。在小组同学交流研讨与协作制作短视频时,我们把作为哈军工传人的光荣和作为哈军工传人所肩负的使命融入其中。未来,我们更要以哈军工精神为铠,争做新时代军工精神的优秀答卷人,勇担‘为船为海为国防’的初心使命,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留下我们的足迹,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哈工程船舶学院于佳正与学校4千多名2022级全体新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里全员参与,过了一把导演、讲解员和摄影师的“瘾”——作为这门实践课的考核环节,上交700多个短视频,主题有哈军工的创建、哈军工精神、哈军工的共和国第一、“两弹一星”与哈军工、航母重器、哈军工与中国航天事业……课程通过学生们来到校史现场哈军工纪念馆,参观校史展陈,聆听讲解、引发思考,沉浸式体验哈军工精神,再进行小组研讨各抒己见,选取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主题,收集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和认识,合作分工拍成视频,由此将哈军工精神和优良传统深深烙印在心中,让哈军工的红色精神从展陈中活了起来,内化于学生心中,外化于行动实践中。


按照2022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高校要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哈工程积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军工纪念馆、学生工作部等单位以构建“文化育人金课堂”为目标,重点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注重研究性学习、强化实践锻炼、采用成果式考核”四位一体式学习模式,深入挖掘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时代性、创新性,使思政课实践教学驶入行稳致远的“快车道”。

“走进这间庄严肃穆的大厅,我仿佛跟随着时间的浪潮,回到了1953年的哈军工。在一张张工整认真的笔记里,一套套干净朴素的制服前,几十年前那个坚毅的哈军工向我们展开了怀抱,邀请我们这群新一届的哈军工传人聆听他的故事。观瞻哈军工纪念馆,品味红色精神,我们会接过鲜红的旗帜,用青春和汗水践行哈军工精神!”航建学院韦珺瑜在参观完哈军工纪念馆后写下这样的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哈军工纪念馆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主动将“哈军工精神与文化”专题进入大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哈军工精神与文化”专题实践课找到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关键一着——实践,充分发挥哈军工中的物质与精神展陈作用,搭建学生到纪念馆里参观实践和亲身作为讲解员进行讲解实践的“双实践”教学平台,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素质。

课程聚焦“寻红色记忆,做哈军工传人,青春献礼党的二十大” 特色鲜明的主题,采取“00”后学子喜爱和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现场参观、聆听讲解、深入思考,组织新生们在实物参观、生动讲解中沉浸式体验、理解哈军工红色文化精神,做到“入脑、入耳、入心”,由此自动成为哈军工精神的传承者,为大学之路“扣好思政教育第一粒扣子”。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哈军工使命的传承与延续,特别是在参观完哈军工纪念馆之后,我对此话感悟又更加深刻。哈军工任教的有著名计算机专家慈云桂,水声专家杨士莪,潜艇专家邓三瑞,著名数学家孙本旺、汪浩、戴遗山,水动力专家顾懋祥,航空专家陈百屏等。这些让人高山仰止的大先生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是激励我们奋斗的动力之源。”在哈军工纪念馆里参观并聆听大学生讲解团讲解后,水声学院新生霍德华深有感触。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使参观讲解不走过场,学出实效,哈军工纪念馆组织“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大学生讲解团,精心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后考核合格评星定级,才能持证上岗。互动式讲授,沉浸式参观,使新生深入了解哈军工的红色历史,参观学习后新生还会给讲解员满意度打分,让受育者和施教者在参观中教学相长。、

“在本次实践课程中,共同与组员一起了解哈军工历史,了解哈军工精神,共同体会数十年前哈军工建立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明白了‘工学’二字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追思先辈,明先人之志,仰先人之魂。在不断的探索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成为合格的哈军工传人,必须赓续哈军工精神,为国为海为国防。”水声学院周子贺感到上了这门课收获很大。


课程充分发挥、用好哈军工纪念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哈军工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举全校之力建设哈军工文化育人体系,将哈军工优良传统春风化雨般滴灌进学生心田,用“大思政课”平台凝心铸魂。

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德法课理论教师、工学青年讲师团和学院大一辅导员为主体的高质量课程团队,配置了大学生讲解团为课程助教,推出“哈军工的红色使命”“哈军工的创建”“哈军工的‘三严’教风”等8期《走近哈军工》线上示范课,并精心制订了《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及《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教师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实践课研学手册(学生版),组织集体备课,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在完善的保障体系中实现高质量实践教学。

课程建好“案例+素材+教材”的“哈军工文化”教学资源库。以哈军工文化为主题,持续推出《服务国防忠诚报国——从哈军工走出的两院院士展》《不忘初心强军报国——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技术院校哈军工发展历程》《强军报国勇攀高峰——科学家精神专题展》等原创教学素材;精心编写的口袋书系列之“军工记忆”“藏品有话说”、《哈军工红色记忆》有声读物、哈军工文化园“三条路线图”等进入“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材库。

哈军工纪念馆组织制作的《藏品有话说》系列,其中《永恒的训词》《是他们发出两弹一星的先声》《第一条气垫船诞生记》获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并入选“学习强国”黑龙江省平台高校慕课,而且专设“藏品有话说”强国课堂栏目播出系列课程,《是他们发出两弹一星事业的先声》荣获“2021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优秀视频制作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哈军工先辈已经为我们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仅仅用了几十年,就让多项技术跟上世界大部队,甚至成为科技队伍的领头羊。土壤已足够肥沃,中国梦的种子正待开花结果,如今我们这一代人要做的,不再仅仅跟上队伍,而是要冲在第一,拉开差距,开辟属于中国人的新时代。” 


未来学院杨佳迎与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了短视频《追溯红色记忆 传承科研精神》,将对实践课的思考融入其中,在课程展示评比中获得了“优秀”。

“实践参观后是对实践内容的消化和理解,课程设置了小组集中研讨环节,通过研讨碰撞思想火花。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结合哈军工红色文化底蕴,自行设计、挖掘有关‘红色记忆’研讨内容,剪辑、拍摄视频并制作汇报PPT。”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介绍说,课程中期设置了答疑环节,每个班级的若干小组一一汇报小组研讨的框架、内容及拍摄短视频遇到的问题,由老师进行指导,使学生对于哈军工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

实践成果汇报阶段通过参观后小组互动研讨,协作自制短视频并集中展示讲解,达到“翻转课堂”式效果,检验学习成果、展现学子风采,综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激发、汇聚青春正能量。课程评分采用自评、互评、师评三者相结合的形式,指导教师现场评分,评分主要综合考查实践成果(视频+文字),并参考研学手册的记录、实践过程参与度进行评价,力求考核更多元、客观、公正。

船舶学院 于佳正:在本次“实践课堂——走进哈军工纪念馆”活动中,我仿佛能通过那饱经沧桑的物件与老一辈哈军工人深切交流,感受哈军工精神的闪光。在倍感光荣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新时代军工传人的使命,作为船舶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相信,只要以军工精神为铠,牢记其内核,那我就是新时代军工精神的优秀答卷人。我们要勇担“为船为海为国防”使命,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留下我们的足迹,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以赛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行,通过此次实践课,课程组评选出20个优秀研学小组,鼓励同学们研究性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每个学生团队都付出了努力,作品中凝聚了学生团队的心血,很多作品构思巧妙,既富有深度,又展现了青春活力,立体式展示了学生对于哈军工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船舶学院的《哈军工的红色使命》,动力学院的《应时代号角,传军工之魂》,人文学院的《赓续》,核学院的《走进国内首个核学院“核”你一起探索国家重器》,计算机学院的《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等众多优秀视频作品都充分展现了哈工程学子作为哈军工后继者的使命和担当。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