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海菜花,牵起一堂跨越2300公里的思政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3-15作者:王烨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舒天楚 龚轩昂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孔海南背着单肩包,带着100株海菜花苗从云南大理来到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的南苏园,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劳动教育大思政课。

海菜花生长在滇西一带,它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湖泊、池塘、沟渠和深水田是海菜花最爱的生活环境。因为其生长要求水体干净,被称为“水质试金石”。水清则花盛,水污则花败,需要达到三类水质才能生长海菜花。


云南大理的洱海,由于水体污染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海菜花一度难觅踪迹。孔海南从1987年开始关注洱海的治理,他和他的团队用10年积累、5年实践、3年攻坚,让海菜花重现洱海。

如今,随着水质逐渐恢复,海菜花不仅回到了洱海,还成为百姓增加收入的“致富菜”。海菜茎叶可食,甜糯清香的“海菜芋头汤”是大理白族人家的特色美食。经过数年发展,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右所镇松曲村,1500多亩海菜田逐渐连片,年产值达1800多万元。

孔海南团队的故事,如今跨越2300公里被“搬”到了交大校园,交大校园也种起了海菜花。听孔海南讲故事,在校园里种海菜花,成了上海交大一堂扎根专业、深入学科的专业课,一堂映照建设美丽中国初心的劳动教育课,一堂极具特色、“五育”共美的大思政课。


现场聆听授课的,是交大海菜花养护小分队的青年学子。养护队队员全部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涵盖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他们是学习者,学习海菜花养殖技术,又是记录者,记录这百株来自银苍玉洱畔的海菜花在东海之滨的交大校园扎根生长,他们更是传播者,要传承讲述交大版“老人与海”的故事。


听闻孔海南要将海菜花种植在交大校园内,环境学院大三学子居马布比·依沙克尤为兴奋,立即加入了海菜花养护小分队。“我们要努力让海菜花在交大苏南园绽放整个夏日,让海菜花成为交大的‘常驻嘉宾’。”

据悉,2019年11月,孔海南捐出毕生积蓄200万元,发起成立“上海交大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中国水环境集团捐资200万元汇入基金。此后,交大“第二代”洱海守护者王欣泽接力前行,每年在洱海工作300天以上,成为“大理最美环保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王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