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久委员:推进中国电影题材类型多元化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3-10作者:沈杰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电影强国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电影产业是文体产业的重要组成。”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宣部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如是说。

今年全国两会,王平久带来了《关于推进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几点认识的提案》。他表示,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供给结构不合理问题;对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文化、中国美学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创作题材单一、创新创意不足等问题仍然明显。

对于这些问题,王平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进一步推进中国电影题材类型多元化。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满江红》将古装悬疑与喜剧类型大胆结合,《流浪地球2》仰望星空描绘命运共同体,《无名》以艺术化表达诠释英雄故事,《深海》以技术创新探索中国美学,正是多部电影采取多元化、差异化的‘打法’,为观众提供更多观影选择,最大限度开发市场潜力,才能让中国影市在疫情过后迅速回暖,取得总票房居历史同期第二位的‘开门红’。”

王平久认为,要鼓励国有电影企业发挥头部作用,民营电影企业差异化发展;鼓励新主流电影发挥引领作用,多种类型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纪录电影、动画电影百花齐放;鼓励广大电影工作者秉持人民情怀,在历史文化中、社会生活中、人类命运中广泛、深入挖掘创作题材与灵感。

“摒弃唯流量论、唯票房论、唯流行论的偏颇思想和跟风、扎堆、注水、悬浮的不良作风。”王平久说。

二是建议进一步鼓励中国电影开展创新实践。

王平久表示,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国电影艺术与事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现代电影需要高品质的故事内容,需要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还需要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

“要鼓励广大电影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电影人要勇于自我革新、敢于突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避免滋生畏首畏尾、讳疾忌医的负面心态与做法。职能部门在政策扶持、资源协调、创作指导、市场机制、传播环境等方面应给予支持。”

三是建议进一步营造中国电影良好创作环境与舆论生态。

王平久指出,中国电影的多元创新,离不开良好创作环境与舆论生态的滋养,这需要社会各界加深理解、加强沟通、共同努力。倡导开放包容,以“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视角客观公正审视创作,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创新创造。


 



责任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