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推荐”:逃不出的信息茧房

澎湃新闻  |  2023-03-09作者:熊志

近年来,平台个性化推荐成为消费者快速了解消费趋势、便捷购物的重要渠道。日前,上海市消保委联合德恒上海律师事务所组建了测评小组,对消费者常用的10个APP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专项测评,测评结果显示,关闭个性化推荐最多需7步。

在算法时代,个性化推荐基本上是各大APP的标配了。然而就像测评显示的,个性化推荐的功能,往往只需要一键开启,想要关闭却十分困难,入口隐藏极深,用户可能需要经过繁琐的操作步骤才能关掉,影响用户体验,也给隐私泄露埋下风险。

个性化推荐为什么难关掉?说白了,这些互联网APP,无非是想用繁冗的关闭流程来让用户保持打开状态,只有个性化推荐保持开启,平台才能便捷的获取数据,依据个人的偏好进行用户画像,开展精准的信息流推送和商业营销。

问题在于,个性化推荐所包含的一些信息,比如个人的兴趣偏好、浏览历史等,本身就是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在用户授权给平台时,平台也应该尊重用户权利,让他们能够随时便捷地“拿回”授权。

去年3月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特别提到,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可是这个“关闭”措施有没有做到位?这并不是要完全否定算法推荐的模式本身,对很多用户来说,个性化的推荐,的确是大大提高了信息匹配的效率。但也毋庸置疑,个性化推荐容易造成内容的同质化,形成信息茧房,导致我们只能看到单一化的信息。

这次上海消保委也的确提到了因为个性化推荐而形成的“信息茧房”问题:让用户接触不同观点的机会变少,一些虚假、低质、未经科学验证的内容和情绪化观点的过度推送,极易穿透心智,改变认知,甚至达到“洗脑”的效果。

另一方面,使用APP沉淀的大量数据,本身是一个黑箱,用户根本不知道平台会如何保管处理。个性化关不掉,一旦发生信息泄露,或者被违规使用,用户将十分被动。事实上,之前有不少平台被曝大数据杀熟,这何尝不是一种利用个性化推荐精准收割用户的体现?

个性化推荐的开启,意味着我们对于平台而言越来越透明,对什么内容感兴趣,浏览过、购买过什么,平台都掌握的一清二楚。平台可以据此进行精准的推流、营销,但不能为了数据好看,为了商业利益最大化,设置种种障碍。

大数据时代,知情同意是最基本的原则,关不掉的个性化推荐,只会成为用户隐私泄露的黑洞。更要警惕一键关闭不能是表面上关闭了,背地里平台还在读取用户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个性化推荐,像自动续费、广告推送等功能,一些APP也是开启容易、关闭困难,要么入口隐藏极深,要么需要经过复杂的操作。

尊重用户隐私,尊重用户体验,让用户有更具体细化的选择权和拒绝权,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口碑。

责任编辑: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