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2月14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不仅是莱希2021年8月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也是他今年第一次出国访问,还是中国今年首次接待中东国家领导人来访,释放中伊加强合作的强烈信号。伊朗前驻华大使贾瓦德·曼苏里表示,伊中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随莱希总统访华的伊朗德黑兰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马兰迪教授表示,莱希此次访华具有历史性的意义,相信伊朗人正在作出正确的决定,中国将是伊朗的最优先选项。
目前正在伊朗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落实《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与中伊战略合作,是莱希此次访华之行的两大核心议题。
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有望加速落地
莱希总统2月14日在北京正式开启他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访华期间,中伊两国元首举行了会谈,并共同见证签署农业、贸易、旅游、环保、卫生、救灾、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据有关媒体报道,此次随同莱希来访的是一个高级别政治经济代表团,成员包括外长、石油部长、经济部长、交通和城市发展部长、农业部长、央行行长等多名高级别官员。临行前莱希于2月13日晚发表讲话时称,他此行的目的之一是推动落实两国25年全面合作协议。
2021年3月,中国与伊朗签署《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在能源、安全、基础建设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22年1月,中伊双方宣布启动全面合作计划落实工作。此前,伊朗曾多次释放希望和中国一同推进协议落实的信号,强调该协议对中伊关系发展至关重要。伊朗总统办公室政治事务副主任穆罕默德·贾姆西迪于2月12日对伊朗国家电视台表示,莱希总统此行的主要目标,是“敲定两国2021年签署的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的运作机制”。他特别提到了经济,说伊朗正与中国建立广泛的经济合作,“这些合作的基石是伊中全面合作文件”。贾姆西迪说:“执行伊中全面合作协议的机制最初是在纸面上,现在即将得到执行,特别是在这次总统访问期间。”
范鸿达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已签署了两年多,由于新冠疫情等原因,该协议迄今的执行情况还不能令两国满意,双方需要对该协议的未来作出更具体、更切实可行的安排。在很大程度上,《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的执行对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去年9月中伊两国元首在撒马尔罕会晤时,莱希总统就呼吁加强两国经济关系,特别是在“石油和能源、运输、农业、贸易和投资”领域。外界普遍认为,敲定中伊全面合作协议的运作机制,将为两国在上述领域展开合作提供基础与框架。莱希启程前曾对媒体透露,他此访期间中伊将签订20项合作协议。随莱希访华的伊中商会主席哈里里也对媒体透露,此次中伊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价值将达100亿至200亿美元左右,内容涉及基础设施、电站、医疗设备等领域。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认为,科技方面的合作也是莱希此次访华的一个重点。伊朗是中东地区少有的拥有相对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但由于美国的单边制裁与封锁,伊朗经济、工业发展严重短缺零部件,因而,伊朗科技领域除了自力更生,也需要与外部交流。这也是莱希此次访华要突出与中国科技交流、科技合作的重要原因。
中国和伊朗分别是重要的工业大国和能源生产国。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伊朗最大的贸易伙伴,伊朗则是中国海外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最主要的市场之一。2022年中伊双边贸易额保持积极增长,中国继续保持伊朗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地位。2022年1月至8月,中伊双边贸易额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9%。访华期间,莱希将参加中伊商业会议,会见中国商界代表,促进两国经贸合作。伊中商会主席哈里里对中伊经贸合作前景充满信心,他说,在后疫情时代,今年中伊两国贸易额将增长到300亿美元,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到600亿美元。
两国既是旧友也是新伴
推动落实《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之外,推进两国高层交往,增加政治互信,夯实两国政经合作传统与信任基础,是莱希此访的另一大重点。
在近年中伊关系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高频词是“战略”。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伊期间,两国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去年9月习主席在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峰会期间会见莱希总统时提到,中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伊关系。上周,伊朗政府在展望莱希访华之行时表示,此访将具有经济、政治和战略意义。莱希在2月13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伊朗政治独立,拥有维护安全、培养人才的能力,生产成本低,能源储量丰富,具有货物过境的地理优势,工业基础设施完善,这些都可以成为加强伊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同一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介绍莱希访华安排时表示,巩固和发展中伊关系是中伊双方的共同战略选择。中方期待同伊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推动中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战略”一词高度凝练了中伊关系的特殊内涵。中国驻伊朗大使常华2022年年底在一次讲话中表示,中国与伊朗既是旧友也是新伴。莱希总统抵京前一天也在发表的文章中,亲切地将中国称为“老朋友”和“未来合作的最好伙伴”。
作为“新伴”,伊朗去年终于完成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相关法律程序,今年将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参加在印度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2月7日,莱希签署命令,要求实施有关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法律,这被视为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临门一脚”。上合组织是以安全和经济合作为主的国际组织,伊朗加入这一组织对其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因为这是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首次加入主要区域性国际组织。
国际问题专家普遍认为,伊朗加入上合组织可为中伊合作开辟新的空间,双方可在这一框架下开展安全、能源、经济、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更多合作,在阿富汗问题、反恐等关键区域事务中加强协调与合作,包括高层交往,同时也有助于伊朗顺利与“一带一路”倡议完成对接。伊朗总统网站近日发布的声明中表示,伊朗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重要性之一,是促进伊朗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国家,伊朗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支点。莱希在2月13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把两国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构建了一条国际通道,还将对沿线国家的文明和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月14日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莱希再次表示,伊方坚定支持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将积极参与。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日前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伊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预计中伊将以莱希此访为契机,进一步讨论如何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伊朗“向东看”有强劲内生动力
莱希此次访华,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强烈关注,西方观察家普遍认为,此访展现出莱希政府推动“向东看”政策的坚定决心。
“我相信伊朗人正在作出正确的决定,放眼全球更多地关注自身和东方。欧洲和美国正在衰落,我们也看不到它们对我们国家有合理的表现。中国当然将是伊朗的最优先选项。”伊朗德黑兰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马兰迪教授日前对媒体表示,伊朗不会屈服于西方的压力,伊朗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他对两国关系前景很有信心。
伊朗“向东看”,既有美西方单边制裁与封锁的外力推动,更重要的则是因为伊朗内部强劲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的国际发展趋势也需要中伊两国进一步合作,以推进国际秩序多元化。”范鸿达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指出,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世界多极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包括中国和伊朗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本报北京2月15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小茹 见习记者 张是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