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新福建  |  2023-02-08作者:游炎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根本,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关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宣传思想工作各领域,落实到理论舆论、文化文艺、内宣外宣、网上网下、体制内体制外各项工作和各个阵地,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完善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体制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党的意志、党的主张贯彻到具体工作之中,确保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增强各级党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的斗争精神,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各项任务,守住管好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对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敢抓敢管、敢于斗争,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对落实责任不力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该问责的问责。发挥好巡视利剑作用,抓好意识形态专项检查,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效能。

◆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之所以能够在坚持中不断巩固、在巩固中更好坚持,根本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要紧密结合主题教育,在完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方面的制度机制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坚持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以党员干部带动普通群众,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习,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聚合和引领作用,不断丰富和创新学习内容形式,努力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适用的学习服务。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整合资源、创新载体,集中优势力量进行重点攻关,着力推出更多有说服力、有穿透力的研究成果。要持续推进科学理论大众化,广泛有效开展宣传普及,适应对象化、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建立健全精准传播、有效覆盖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进群众。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要总结运用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把工程工作引向深入,切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要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大对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的力度,不断增强理论解释力、话语说服力、实践推动力。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把握时代大势,回应人类关切,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

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融合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媒体革命,对我们既是挑战和考验,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媒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重塑国际舆论格局的重要契机。我们要在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抓住信息化带来的难得机遇,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应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通过融合加快形成高质量内容产出机制,用创新的机制吸引、留住、用好优秀人才,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增强新闻创造力。应注重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及时研究和运用各种新技术,努力占据传播制高点。要把党和政府拥有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性工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网络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持管用防并举,方方面面齐动手,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善于管好用好互联网,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增强这方面的本领和能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就能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