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交通”,何以通途?来看这位东大教授的故事!

东南大学  |  2023-02-08作者:梅从政

铭记师恩,使命传承

探索新颖教学模式

打磨现代优秀课程

他始终心怀“天地”之大

于“阡陌交通”间深耕不辍

他就是

东南大学首届杰出教学奖获得者

交通学院于斌教授


今天,跟随官微走入于老师的故事!


求学——师徒情谊与使命的一脉传承

2003年,于斌通过高考进入东南大学“土木+交通”联合培养专业,之后选择交通工程方向;2007年于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后前往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深造。求学十余载,离不开于老师的刻苦钻研,更离不开两名恩师的提携帮助。

本硕期间,于老师遇见了对他影响深远的导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杨军教授。在他的印象中,杨老师和蔼可亲,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一步步将于斌带入学术殿堂。


未满三年就博士毕业,是于老师求学阶段最骄傲的事情。读博期间,于老师曾参与两次大型学术会议并完成全英文研讨。任务艰巨,但他准备充分,收获颇丰。而这两场会议,都是博士生导师陆庆教授为他争取的机会。无论学业或是生活,陆老师都对于斌关怀有加。

2013年,完成博士学业的于老师察觉到国内道路交通行业发展的潜力,决定回到母校东南大学任教。于老师铭记两位恩师的情谊,以他们为使命传承的榜样,开启了他在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任教生涯。


新秀——从东大走向世界的远大格局

从事教学工作数年以来,于老师积极探索新颖教学模式,根据行业动向更新教学内容,建设成果丰硕。他先后主持江苏省留学生精品课程建设、江苏省一流课程、东南大学全英文MOOC建设及江苏省教改重点项目等,参与国家一流课程和省重点教材建设,以数字资源库建设为基础,打磨出“现代道路设计”“道路勘测设计”等优秀课程,并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东南大学首届(2021年)杰出教学奖—教学新秀奖”,牵头获得“东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心怀大格局,才能做好教育。于老师以信仰坚守初心,用行动诠释使命,致力突破重重困难,为交通学院的教学工作增添一抹别致色彩。


学生培养——自由与互助并重的良好氛围

任教近十年,于老师对于学生培养尤其是硕博学生的培养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位学生的个人诉求、学科基础等不尽相同,无法以同一种标准进行培养。对于科研意愿强烈的学生,于老师全力支持其开展科研工作,为其推荐合适的课题;而对于除了专业外其他能力也出众的学生,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在做好研究工作之余实现全面发展。

作为导师,于老师常常“放手”,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可基于课题组现有成果,寻找兴趣与创新兼备的研究方向。同时,于老师重视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强调“做事先做人”,最重要的是为人正派和做事公平。只有基本的公平才能保证组内成员拥有坚持做科研的动力,而“知礼节”也至关重要。于老师相信,如果学生重视人际交往的礼仪,组内互助互惠的良好精神便会蔚然成风。


科研——前沿与社会责任的开拓探索

于老师坚信“做科研要有前瞻性”。主动更新技术手段,以过往的研究为切入点,实现课题在新技术背景下的纵深发展。在于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组在点云数字化建模、路面无损智能检测、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等方向均有所探索,团队承担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交通运输厅项目以及众多校企合作项目,先后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特别展银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发明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奖项

身为绿色交通设计团队负责人,于老师率领团队承担“道路固废再生利用”“绿色道路评价方法”等多项绿色课题。他多次参与交通领域的权威会议,任世界交通大会道路景观及环境设计委员会主席、多个SCI和EI期刊编委等职务。


于老师时常提醒自己,研究者需要承担切实的社会责任。于是他向外探寻,担任江苏省工程师学会道路与轨道分会秘书长,在行业学会中整合资源。“学界和业界不能脱节。”怀着关怀社会的初衷,于老师团队与众多企业达成合作,协力解决业界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




人生导师——随和与自律兼具的生活智慧

性格温和,豁达包容,是学生们对于老师的一致评价。他关心学生生活,关照学生情绪,鼓励学生运动锻炼。野外勘测实习结束后,课程团队也会组织学生聚餐,餐桌上的热烈交流让大家不再拘束。关于如何与学生相处,于老师有自己的见解。“不要轻易发脾气,要正向地交流。”对于个性鲜明的学生,于老师会结合兴趣和地域特色,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建议。


对于已毕业的学生而言,于老师是亦师亦友的存在。有毕业生举办婚礼,邀请于老师作为证婚人;在外地工作的学生回家探亲时,专程来南京拜访于老师;逢年过节,在南京工作的毕业生会邀请于老师一起聚餐;得知于老师家里添了新成员,学生们从全国各地寄来婴儿用品……在他们心里,于老师就是联结自己与母校的情感纽带。


与家庭、师生、学科、社会以及国际密切联结的于老师,深谙每处人生结点的非凡意义。在心怀“天地”之大格局的同时,于“阡陌交通”间深耕不辍,塑造出独属于他的通达人生。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