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人从朋友圈渐渐消失?

青小小  |  2023-02-06

大学生夜读



朋友圈承载着许多人的分享欲。从何时起,我们能随意发表生活与心情的朋友圈,渐渐的从“全部可见”变成“半年可见”最后被设定为“仅三天可见”,其实,朋友圈内容一年半年都难再更新一条。


再看其他朋友的朋友圈,发现朋友们亦是如此。此时,是大家的分享欲下降了吗?为什么许多人从朋友圈渐渐消失了?


小屿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比较爱发朋友圈的小屿,将这件事闹出的不愉快以文案形式发了出来,几分钟的时间,招来了爸妈的电话关心。


小屿与爸妈相距一千多公里,小屿爸妈总是只能通过电话看一看女儿,女儿朋友圈稍有异动都能招来他们的关注。


听着爸妈因为不能在身边照顾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焦急的关心的言语,小屿感动又心疼。安慰着父母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想要发泄一下。


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忙碌不是我的错,如果让你知道却会令我很愧疚”,挂掉电话后,看朋友圈里只有父母发来的以示安慰的抱抱表情,小屿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思念着父母。



就算发了朋友圈又有哪些人在乎?在乎自己的人会有回复,他们许多时候相隔异地不能帮忙,又平添了他们的担忧。不在乎的人当做没有看到,或想一句句“人类的悲喜并不想通”匆匆翻过。


还是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到关心自己的人吧,小屿渐渐不再发出负面情绪的朋友圈了,连带着喜怒哀乐的朋友圈都减少了。


小鱼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自己的生活,以及一些感想,期盼着有人关注有人回复。


频繁发朋友圈的小鱼,收到的评论刚开始很多,到后面收到的回复也越来越少。


同时小鱼也发现自己的朋友圈不同的人越来越多,亲人、朋友、同事、领导有熟悉的有不熟悉的。


小鱼曾经没有顾及的的分享朋友圈,现在越发觉得束手束脚。


一段开心的事发出去,没什么人回复,一段糟心的事发出去,惹来了一群人看热闹。伤心时发的文案有人会觉得矫情,觉得励志时发出的内容有人会觉得中二。



一次小鱼对自己在网上看到的事情觉得有些愤怒,在朋友圈发了了一段自己的思考与观点,评论区开始了一段长长的对此观点的评判。


小鱼可以不用在意他们的看法,也可以屏蔽许多不必要的人,但一段想分享的情绪总需要琢磨谁能看谁不能看,一番思索与操作后,最后发出去时这段情绪也不会那么热烈了。


许多其他人只是想凑你生活的热闹,不想看你细水长流平平淡淡的生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朋友圈不是生活的全部。


小鱼觉得自己原来没自己想的那么重要,工作忙碌有意思的事情不会经常发生,生活隐私也不想给给不熟悉的人看到,小鱼渐渐减少了发朋友圈的次数。


小墨曾对发朋友圈有过执着,看爱发朋友圈的朋友们,每天分享的多姿多彩的生活,被许多人关注着或者羡慕着。


小墨也跟着每天发朋友圈,有生活日常,有各种感想,有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有的是绞尽脑汁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意图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活很丰富的一种形式。


小墨每天都有一部分时间在想着怎么发今天的朋友圈,有的点赞少的朋友圈会被自己删掉。


表面是小墨每天操作着朋友圈这个功能,实际上小墨被朋友圈的点赞与评论拿捏得死死的。



因为学习与工作逐渐忙起来的小墨,没有太多时间再分享朋友圈。


渐渐地小墨的朋友圈,不再是目的性极强的一定要给别人展示生活并得到别人回复的地方。


小墨依然会发朋友圈,有时间有心情便发一下,不去硬凹自己在朋友圈的人设。


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小墨也发现朋友们的朋友圈也不会是他们生活里的全部,有很多东西被粉饰太平,真实的生活总会有糟心的地方。


把朋友圈当成自己生活手账发出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要别人观看。


网络世界中的朋友是触及不到的朋友,朋友圈里的情绪宣泄有时也找不到出口。修过图的照片,精修过的文字,带来了虚假的快乐与现实的空虚。



不发朋友圈不代表生活不丰富,也不是无事可发,发朋友圈只是我们平凡生活中一件小小的事,心中有比朋友圈更重要的事,没有朋友圈的现实更值得我们努力生活。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