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人物|许心怡:以文立心,挽桑弓射玉衡

南京师范大学  |  2023-02-06

个人简介

许心怡,2002年8月生,共青团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20级本科生。获国家奖学金、校冯茹尔奖学金一等奖、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第二届青少年书画大展二等奖,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

俯仰之间春秋过,能与“文”相遇,以“文”立心,在南师文脉流芳里振晨钟、射玉衡是许心怡一直以来的心之所向,也是她在文学院的两年里始终坚定“望远山而前行”的那把以“文”锻造的桑弓,持以书“文”于乡野、于祖国大地。

文迩:踔厉奋发,踵事增华


2020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许心怡怀着最初那颗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心迈入中国语言文学的门扉,后来通过大类分流成为一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作为一个从小乡镇走出求学的学生,父母用勤劳的双手与炽诚的眼神组合而成的坚韧、求学途中所遇良师给予的温暖、南京师大的“厚生”精神与人文关怀,都让她坚定初心,并真正看到“教育”,看到教育需要被更多人写在田野、写在祖国大地,于是,在中文专业学习的最初阶段,许心怡就要求自己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站在文院文脉的肌理里奉献自己有质感的生命 。

因为心里有“采葑采菲”的种子,所以选择扎根于饱含着“卉木萋萋”气息的文字与文学里,许心怡对专业知识的热爱杂糅了她与土地打交道的二十载春秋,出于这份热爱,她将专业作为一门“生命型大课程”交融深耕,焚膏油以继晷。融入生活本味的学习,让她不仅扎实了专业基础,平均学分绩点达4.2,位列专业第一;还开辟了一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路,她积极组织与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挥墨献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获得国家级、校级、院级奖项30余项,与“文”相迩。


文实: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


在科研之路上,许心怡勇于追求真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不骛于虚声,不驰于空想,努力研考,提高科研素质。在她看来,科研是静水流深,最重要的是为了“大智慧”而扎的根、墩的苗。她始终保持怀疑、勤于思考、追求卓越、一往无前,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跟随专业老师研讨文学、教育学等问题,撰写多篇论文,培养学术能力与创新性思维。

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下,她主持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校学生科学基金项目,将“书‘文’于乡野、于祖国大地”的理想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的一环嵌入科研,并发表多篇期刊论文,从乡村人才振兴发力,从乡村教育着手,借助新时代“互联网+”的平台探究新媒体视域下的乡村振兴路,把论文写在新农村建设的青瓦白墙上。她与队友团结协作,深入走进边远乡村,立足于乡风文明、乡土民俗、乡村环境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向当地政府建言被采纳,在踏实实干中形成笔下的数万文字,通过跨学科的探索与深耕,将传播学、社会学与本专业融合,注入创新活水,让人的乡村、乡村的人被“看见”,为大学生乡村文化建设的出路探索贡献青春力量,让文字更扎实。




文邃:青衿之志,屡践致远


与文愈迩、以实铸文,许心怡还将奉献之风的吹拂贯穿她的大学生活,更使得她在“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引领下不断前行。校内,许心怡在校党委宣传部、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办公室、院新闻宣传中心等的多项任职中,积极承担学生工作和社会责任,秉承踏实、负责、实干、热忱的态度,运用自身专业能力和新媒体方向专门技能,拓展学院宣传渠道,被组织推选为优秀学生干部;同时,作为南京师范大学先锋党校第十期培训班的一员,她希望可以实现从发光者到点燃者的转变,担任新生先锋导员,为学弟学妹们提供学习、生活等的帮助,传播党员先锋精神。校外,她利用假期在基层村委会、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等挂职实习,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懈求索。


在社会实践中她也勇于担当,多次带领团队进行乡村振兴类实践、“优秀学子母校行”等活动,社会调研与知识普及同行,与高校、当地革命纪念馆达成长期合作意向,收到多份感谢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与多项荣誉称号。她在“三下乡”实践中投身助老爱幼行动、助力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策划新农村建设特色活动等行动,在实践中她体会到基层与群众双向奔赴的力量,于是将事迹撰写成一篇篇新闻稿,在多家国家级、省市级媒体与政府宣传办报道,讲述新农村的故事。她的累计志愿时长达480小时,不仅作为市义工团成员出现在残障教育基地、高中经典阅读教学基地、养老院等地,还时常出现在疫情防控与防疫教育的一线战场上。她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中获得满足,与她申请入党的初心不谋而合,希望能真正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不辜负市级、区级多项志愿者表彰,以青衿之志,屡践而致远。



输出光亮,循目标而赴往;以文立心,挽桑弓射玉衡,这是她的信仰,也是她步履不停的痕迹。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她将继续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不断在专业领域打磨,勤勉不息,将努力的身影留在每一处需要灌注生命力的土地上,将青春勇锐之力写进每一步。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