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中南大历时20年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经管法融通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23-02-06

2月3日《湖北日报》综合版

报道了我校融通专业课程建设

以下为全文报道

↓↓↓

把产业经济、代码模型、金融科技揉进一堂课里,学生学得懂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泰良回答:不仅学懂了,还能用出来。


1月底,陈泰良梳理公选课程《创新经济学导论》的结课论文,课程由3位教师联合讲授,“价值”2个学分,课堂里除经管类学生外,也有不少来自法学院、统数学院的学生。论文质量令陈泰良很欣慰:学生成功运用所学理论,搭建模型,撰写Python代码,分析农村电商等近年来出现的经济热点议题,作业质量和本科生毕业论文相当。


考虑到刚讲授课程时,有学生连Excel表格都用不熟,取得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完美蜕变”。


《创新经济学导论》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管法融通课程体系中的一员。自2000年以来,该校重点建设融通专业课程400余门,打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经管法融通课程体系。


1

课堂“加量不加时” 学生“吃得消”

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是不同的学科门类。20年前,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还未走进大众视野。社会分工日趋精细,经管法融通有必要吗?学生精力有限,如何融通经管法,不至顾此失彼?


针对第一个问题,教授们的答案很一致:融通教育势在必行。社会现实是经管法的综合体,以公司运营为例,要和外部市场环境、内部工作人员打交道,更要恪守法律底线。学生要解决现实问题,就必须接受经管法融通教育。


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的博士研究生班铭媛对此深有体会:“现实世界就是复杂多样的,只有不断汲取、综合运用经管法知识,才能在细分领域里做深做好!”


第二个问题却让大家犯了难。本科生4年所学的课程共约180个学分,能将本专业“吃干抹净”,已经非常优秀。课堂“加量又加时”,学生“吃不完”,课堂“加量不加时”,学生“吃不消”。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逐渐搭建经管法融通课程体系,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往经管法融通的目标上靠近——


开设《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管理学通论》“三通课程”,为学生打好通识基础;专业属性强的课程如《国际私法》《审计学》《财政学》等,教师在讲授中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和案例,启发学生学科融通交叉思维;增设学科融通属性强的选修课程,如《法商管理》《法经济学》《技术经济与管理》,课程内容自带融通;创设跨校融通性通识课程《百校百家共话百年中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融通“时时有” 教研“周周见”

“炼”成一门融通课,除做好基础的知识储备外,授课老师还要调动科研、项目经验,实时关注学生反馈,不断调整课程内容。


以工商管理学院大类选修课《法商管理》为例,开课前,7位管理学、法学背景的教师集体研讨,开发教材、课件以及授课手册,5位教师实际授课,和“法商大讲堂”讲座和校内实践项目配合,达到授课目标。


即便做足了准备,课程牵头人、企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毛江华还是在授课时发现了问题:涉及《物权法》的授课内容理论性太强,课堂抬头率不高。研讨后,授课老师将计划讲授的12个章节调整为8个章节,增加《反垄断法》《知识产权保护》等和时事联系紧密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公司内部结构如同金字塔,学生评教时说‘《法商管理》让我看到金字塔外面的世界’,我想这就是经管法融通教学带给学生的意义!”毛江华感慨。


作为该校经管法深度融通的“试验田”,为打厚基础,文澜学院大一新生不分文理,均要修读《数学分析》课程。


一周过后,学生和授课老师都有些气馁:科研和《数学分析》离得近,做学术的学生是少数,《数学分析》能不能不上了?文澜学院院长龚强“拍了板”:分析方法“一通百通”,再困难,也要把《数学分析》坚持下去。


为此,老师们每周都聚在一起教研交流,从常用的、简单的模块教起,引入案例和分析,最后把课程完整地带了下来。这份坚持也带来了收获,毕业生反馈,《数学分析》先难后易,一直延用至读研读博,是一门厚积薄发的好课程。


3

兴趣为导向 鼓励学生自发探索

近年来,校园贷诈骗屡见报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因何掉入诈骗陷阱?灵光一闪,研究家庭金融的副教授高楠在课堂里发出调研招募令,明确表示“没有实在的好处,感兴趣就来”。


没有工资、不设加分、计划不定、成果未知,这样的“野生实践”,能招到学生吗?结果令人意外:约20位学生报名,占到课堂人数的四分之一。


事实上,在升学、求职评价体系下,成绩和奖励是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也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达成高绩点,选修“容易的课”“给分高的课”,参与“有奖励的活动”。


学生能心甘情愿尝试“无成果”的探索,是兴趣教育的结果。


“基于功利的学习缺乏持续动力,即便获得高分,也偏离了学习初衷,不利于长久发展。”龚强说,鼓励教师将现实案例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兴趣和内驱力,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经管法融通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愿。


在经管法融通课程体系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融通型人才培养的覆盖面达85%。更多懵懂的学生在考入大学、选定专业后,获得了重新探索兴趣的能力。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统计,该校30%以上毕业生实现跨专业就业,25%以上毕业生实现跨专业深造。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