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第一、跨界破圈……这位可甜可温柔的同济小姐姐,真棒

同济大学  |  2023-02-06


8篇高质量论文发表

参与3部著作的编写、编译

参与7项国家级课题研究

参与创立社会服务团队

获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获评同济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

“学术先锋”

这位学术能力MAX的

同济小姐姐

叫杨晶晶

外国语学院

2021级博士研究生


她秉持着

“经世致用、服务人民”

的理想抱负

关切老龄群体的认知

用心解读语言的“数字密码”

在老师指导下研发

基于人工智能语言标记物识别的

认知障碍筛查工具


曾获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优秀博士新生奖学金

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优秀毕业论文

……




为老年群体守护美好记忆



——“爷爷奶奶,请问您知道今年是哪一年?”

——“1984年”“1987年”……

5年前

一次在社区与老年人的对话

刺痛了杨晶晶的心


“当我们在欢度新年,有些老年人却停留在了20年、30年前。”杨晶晶说,阿尔茨海默病被称为“温柔的绝症”,它会“偷走”老人的美好回忆,更会把一些老人困在过去。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诊断方式采用生物标记物,成本非常高且不利于普及。彼时,杨晶晶就有了一个心愿:“我希望发挥专业所长,通过语言学研究寻找到语言标记物,甚至是可用于治疗的语言数字药。”



过去5年,她长期驻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高龄社区,收集了大量老年人的语言认知数据,利用前沿技术,寻找反映认知退化的语言标志物。


“语言作为有意义的符号,体现着认知逻辑,背后是认知能力的支撑。”一个简单的测评方式就是,通过让老年人在一分钟内说出水果名称,考察他们深层次的语义网络。她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从事基于机器学习的老年人认知障碍语言标志物研究,属于国际前沿课题。



与老年人面对面聊天,进行你画我猜、绕口令、识图竞赛等互动游戏,听一些经典老歌……她以语言为媒介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进行综合刺激,以激发老年人的自传体记忆。她参与研发改善认知健康的语言数字药、首创人生历程回顾多模态训练法,多维激活长者认知域,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提升率高达87%。她的创新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认可。


她说:“做研究不是闷在书斋里,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能让大批老年人直接受益,让我有了强烈的社会参与感与成就感,也成为我科研路上不断攀登的动力。”


应对挑战锤炼过硬本领



第一次接触脑电实验时,从设计实验到数据处理,面对生理数据、脑电波形,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此外还要运用各种医学上的知识。面对交叉学科研究带来的种种挑战,杨晶晶并未退缩。她说,“只要别人能学会,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只不过是付出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她在网站上查找相关课程,在图书馆里啃专著,从0开始一步步学习进步。今天,她已经能够从容应对这些曾经的难题。



在日常的文献阅读中总是以课题为基础,会有意识地去想作者的研究思路;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会按照论文的框架拆分,比如进行多模态数据分析,会把相关文章的内容统列出来。“我喜欢目标导向的学习,针对性的学习会提升效率。”杨晶晶说,这种学习方式帮助她成功发表了8篇高质量论文,参与了3部著作的编写、编译。



“专注、简单、自由。”就像杨晶晶自己所形容的一样,她喜欢全身心投入到某件事情上,从身边简单、微小的事物上汲取力量,而画画成为了她最好的科研调味剂。研一开始从素描学到油画,一次能在画室里待三四个小时,这种心无旁骛的专注感一如她科研中的全情投入。为自己种的绿植长出新叶开心,看到路边的树开花而幸福,简单的小确幸是她学术生活中的另一道风景。



创新语言理论

求解时代之问

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这是杨晶晶

“科研秘籍”的最高境界

也是她对

“经世致用、服务人民”

最好的回答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