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父母,留守儿童都有哪些心理问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3-02-02作者:李丹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对于很多留守儿童来说,和父母见上一面都是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很多人因和父母长期分离、缺少关爱出现心理问题。

一天,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接到杞县一名留守儿童的电话,在了解情况后迅速将信息转交至“青翼家园”,心理咨询师陈凤娟接待了这位留守儿童。

“青翼家园”是河南共青团在实施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过程中建设的一批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阵地,也是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线下阵地,以帮助青少年疏导和解决心理行为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和预防心理障碍为主要职能,组织开展线下活动,承接处置服务台转交的个案。

孩子名叫小雨(化名),正在上初中。陈凤娟回忆:“孩子是爷爷带着来的,进门后并不说话,全程都是爷爷在说。”爷爷表示,小雨学业压力大,与自己沟通不畅,还暴躁易怒。

了解了小雨的基本信息后,陈凤娟请爷爷在外等待,她和孩子单独沟通。爷爷离开后,陈凤娟让小雨从面前的人偶中选出3个,分别代表小雨自己和他的父母,并进行摆放。小雨的摆放呈三角形,代表小雨的人偶盯着父母的方向,代表父母的人偶则望向别处。“代表他父母的人偶处于不能正视小雨,但用余光也能看到他的位置。”陈凤娟说,通过摆放可以看出,小雨的内心是很渴望父母的陪伴的,同时对父母不在身边又有一些不理解和怨恨。小雨摆好后,便开始流泪,哭了约5分钟。

“如果我们是一棵大树,父母就是我们的根。和根部的联结出了问题,树木就难以茁壮成长。”陈凤娟认为,不论是情绪不稳定、沟通不畅,还是学习压力大,小雨的问题从根源来讲,都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沟通次数较少有关。

咨询时,小雨已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见过父母了。在他看来,父母外出工作和抛弃自己无异,因此内心缺乏安全感,易躁易怒;同时面对有父母陪伴的朋友,产生自卑心理。陈凤娟说,由于自卑,小雨越来越封闭自己,和外界接触变少,不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需求。也因为自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小雨不敢问老师或同学,害怕被嘲笑。

陈凤娟首先从心态上帮助小雨转变,她通过引导,让小雨意识到,父母外出工作并不是抛弃他,而是为了让他有更好的生活。同时,陈凤娟建议小雨,通过打电话、视频和父母沟通,并学会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当你遇到事情,发现自己有不好的情绪时,可以闭上眼睛和自己说:‘虽然我现在很愤怒,但我依然深爱和接纳自己。’待心情平复后,再去回看这件事”。在学习方面,要多跟老师和同学沟通,“遇到不会的题目是正常的”。

和小雨沟通结束后,陈凤娟也建议他的爷爷做出适当调整。第一,调整自己的说话语气和说话方式,遇事不要直接指责;第二,增加和孩子的肢体接触,让小雨感受到爷爷是爱他的;第三,尊重孩子的意见,爷爷在作决定时可以适当征求小雨的看法。

小雨前后共参加了5次心理咨询,状况也渐渐好转。和父母沟通次数增多后,心理压力变小了,上课时候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听讲,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和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结,小雨只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小小缩影。根据咨询经验,陈凤娟将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大体分为3类:一是和小雨相似,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二是产生叛逆心理;三是堕落消极、沉迷游戏。

面对以上情况,除了增加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外,陈凤娟表示“先跟后带”也是一种合适的方法。例如,当孩子坚持认为自己的想法绝对正确时,可以先和他展开讨论,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出孩子想法中积极的地方进行肯定,并适时进行方向上的引导。“如果方式或道理不对,他可能自己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陈凤娟说。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目前,河南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常设8条青少年心理健康公益热线,为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开设青少年心理辅导系列公益直播及公益微课,已覆盖青少年17.3万余人次。

团漯河市委、漯河市知心姐姐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郾城区黑龙王庙村,为40余名留守儿童开展了主题为《希望盆栽·幸福花开》团体辅导活动。

在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村青翼家园,几位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设计了以《爱的呼唤》为主题的情景剧,以鸡妈妈和落单小鸡的心理旁白为主线,诠释妈妈对孩子的爱。

根据留守儿童的群体特点,团杞县县委特别设计,用大风吹的游戏打开留守儿童心扉,用绘画形式引导他们表达内心情绪。

责任编辑:郭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