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前面下坡停一下!我到家了!”

中青校媒 福建  |  2023-01-28

“家乡在那美的远方

期望在身上

梦想在流浪”


年关将至

当返乡的人儿

用上了这首歌

做记录生活的背景音乐

当沿途的风景

变成了雾蒙蒙的田野和菜地

不远处就能看到

贴着褪色广告的电线杆

路边二层的平房下

是统一的卷帘门

你是否也产生了

“再一个转弯就到了自己家”的错觉?


忆小城旧事

听故里乡音


N

文/驻校通讯员 舒业娜

S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城,是一座有着动人故事的城,一座有着独特魅力的城。小城不大但五脏俱全,人们在古厝里慢煮生活、共话桑麻。它的魅力能够牵引着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仿佛一曲动人的乐章,一直在耳边轻声唱着:归来,归来……


(摄影师:章玉萍)


一句乡音,吾已归


“妹妹嘚来咯,瓜根搁啊嬷来呷唛!”(注:闽南方言。译:妹妹回来啦,赶紧喊奶奶来吃饭了!)夹杂着回音的缕缕炊烟,从院子里飘飘渺渺地映入我的眼帘,似真似幻。当一句句熟悉而又陌生的乡音充盈在我的耳边时,仿佛大梦初醒。原来,我已许久未曾回到我的小城。


(摄影师:章玉萍)


“奶奶,要吃饭了!”我习惯性地用着标准的普通话和奶奶说准备吃饭,但是奶奶却用略显疑惑的眼神看向了我。我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原来,我已经回到了我的小城,于是笑着改换了小城惯用的闽南语重复了一遍。对呀!正如小城的许多老人一般,奶奶也是听不大懂普通话的。我离开小城半年,乡音许久不用,没想到回来一时间竟也忘记了。

小城连日的阴云终于散去,午后放晴,我与家人一道围坐在院中喝茶,身边长辈闲话家常,自然都是用闽南语。半年未归,话题逐渐转到了刚从大学放假回乡的我的身上,听到家人的问询,还未及多思,乡音便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了。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初学一直不解其意,到今日细细品来,竟也生出了些感慨。是啊!小城的处处都是乡音,无论是走街串巷抑或是甩卖吆喝,无论是垂髫幼童或是耄耋老人,大家在小城都鲜少使用普通话交谈,我亦如是。


(摄影师:游诚熙)


(摄影师:周睿欣)


“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掘仔掘掘仔掘,掘着一尾旋留鼓,依呀夏都真正趣味……”(注:闽南童谣《天黑黑》)幼时奶奶常常躺在夏日的竹椅上,泡上一壶安溪茶,用好听的闽南语给我唱着这样的童谣。


小城的人们喝茶总爱搭配着蜜饯“甜一下”,我却独独钟爱“公道丸”,酥脆的糖壳包裹着花生,甜甜的味道萦绕在舌尖,这是儿时最美的回忆。和家人一道看上一场小城特色的南音表演,听着如歌的乡音回响在耳边,真是好不惬意……


(摄影师:游诚熙)


(摄影师:周睿欣)


走在小城的每一寸土地,听着耳边不断传来的乡音,同路上的人打着招呼,即便时隔半年,这听起来陌生的乡音却仍是我心底最熟悉的记忆,恰如小城一般,让我产生了一种不同于大城市的归属感,想来这便是羁绊吧!


物换星移,

旧人旧事幸仍存


午后与母亲一同出门买菜,这是我回到小城后的第一次出门。母亲买完菜在和老板娘闲谈,我却迫不及待地奔向了附近的小吃街。还在小城读书时,每每下了晚自习,校门口的香味似会勾人一般,牵引着饥肠辘辘的学子们前往小吃街吃上一份热乎乎的夜宵,卷粉和光饼的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我亦是其中之一,吃着美食,围着看旁边摊子的阿叔画糖画……这些都是我温暖的青春记忆。


(摄影师:胡可欣)


(摄影师:游诚熙)


(摄影师:游诚熙)


时隔半年当我再次走在这条老街上,老街似乎也多了些新气象,城市规划让许多原本露天的小摊都有了铺面,以前的土路泥墙也改头换面,铺上了层层青砖绿瓦。好似失去了些小城陈旧的烟火气,不过幸好,街头阿奶卖的光饼还是熟悉的味道,街尾阿叔画的糖画仍然像当年一样吸引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拍手叫好,原来推着小车卖卷粉的阿姨盘下了家小店,到了冬天的寒夜自然多了一丝温暖。摊杂粮煎饼的阿公年纪大了,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于是他每天就看着自家孙子在街头巷尾跑来跑去,安享天伦之乐。络绎不绝的学子也正如当年的我们一般,穿着统一的校服,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年轻活力、富有朝气。


心满意足从老街走出,我突然听到一个热情的招呼声:“妹妹,麽贼恰么?”(注:闽南方言。译:妹妹,要坐车吗?)有些诧异,许久不曾注意,没想到老街仍有“摩的”师傅。“免啦,麻雄够厝了!”(注:闽南方言。译:不用啦,马上到家了!)笑着回答后,自己的心情似乎也因为这些在日新月异中仍然得以保留的人情与故事变得更好了些。



(摄影师:章玉萍)


老街似乎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小城亦是如此,物换星移,但熟悉的味道与感觉却丝毫未变。新的是生活,旧的是记忆,纵然青砖盖泥瓦, 小城,也仍是那个记忆中充满质朴的热闹小城,是那个承载着我全部青春回忆的温暖小城……


我们曾奔赴山海,

也终将乘月而归


小城旧友相邀出门,半年未见,我们十分想念彼此,但见面前心里却又多了一丝从前未曾有过的紧张和顾虑。半年的时光,毕竟不同于往日高中时期的形影不离,友情自是需要维系的,大家外出求学天各一方,所见所感不同,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共同话题,更不知道会不会生出隔阂。可再多的担心,在见面的那刻都瞬间烟消云散。


(摄影师:胡可欣)


小城不似大城市一般总是高堂广厦,也没有海市蜃楼的异彩纷呈,乡下自己建房,有相熟的人家自然也会商议共建,你家住一层,我家住二层。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大人围炉闲话,孩子们就自己在一处疯玩,既是发小,又是同学,来来回回儿时的玩伴左不过就是相邻左右的几户人家。后来外出求学,即使身边的同龄人变多,天南海北的趣事也吸引少年们无限神往,但说到底儿时的情谊还是弥足珍贵,无法忘怀。



(摄影师:胡可欣)


(摄影师:周睿欣)


不似久隔重逢,我们也无需寒暄,仿佛就是出门旅行了一次,一见面我们依然可以激动地拉起手迫不及待地互相分享各自经历的趣事。从学业聊到生活,半年多的分别并未让我们的关系变得疏离,就如隔日相见一样自然。


小城只有为数不多的奶茶店,却是我们当时枯燥学习生活的一抹甜蜜。如今,一起去高中时最喜欢的奶茶店点上一杯奶茶,和好友一起谈天说地,就好像我们也回到了高中时期,好像我们仍是那群少年。每次偷偷地去家里壁橱中的曲奇饼铁盒里拿上两颗平时长辈不许多吃的糖果,只想着和伙伴一同分享。傍晚约好去谁家闲置的田地里烤红薯,这几个在地上挖洞,另一些就去捡柴火,也不论什么树叶松枝,和自家种的红薯一起丢进洞烧,丰盛的时候更有包着锡纸的香肠,鸡肉等等。在田里烤的红薯,常会带有些沙子,我们也不嫌弃。这又香又甜、淌蜜流油的烤红薯,这是我们在小城最难忘的味道,是与大城市精致包装的美食不同的味道。几个好朋友坐在一起烤着火,吃着红薯和香肠,在冬日的夜晚一起放烟花,喊出稚嫩又纯真的梦想,这种感觉真令人感到温暖与怀念。



(摄影师:章玉萍)


(摄影师:游诚熙)


看!即使离开小城许久,我们的生活在归来后仍然交织在一起,身边仍是这些人,手中仍是一样香甜的红薯,我们在彼此的青春中仍未缺席, 小城在我们的青春中也永远不会缺席……


(摄影师:胡可欣)


一句乡音,一条老街,三两旧友,在这座熟悉的小城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时代变了,记忆却不会变,这里承载了许许多多的情感,我们奔向如花的四方,背后等待着我们的仍是不变的小城。 我们曾各自奔向山海,终究仍是不舍这一方净土,又重归一处。我们的青春似一曲尚未谱完的乐章,而小城的故事也依旧未完待续……


小城的生活节奏缓慢

红砖厝瓦

经历往昔岁月的沧桑

一饭一食

饱含小城生活的百味

忙时修篱种花

闲时读书饮茶

热气腾腾的小城里

诉说着未完待续的故事

吃罢晚饭

和三五好友慢悠悠地散着步

我们踏着晚霞归家......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