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拿过奖学金,我也不差劲 | 校媒FM

中青校媒  |  2022-11-27

中青校媒记者 邓昕冉/摄





  “各位同学,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申请开始了,请大家根据评定细则条件准备材料。”

  对我来说,每年评选奖学金,都会从身上找到最直观的差距。

  我是一个成绩还不错但是不拔尖的人,在很感兴趣的课堂里,我能一直保持思考,把学到的知识牢牢记在心里,但是做不到每门课高绩点。

  我好像也参加过一些竞赛,但乐于尝试并不代表硕果丰足。

  我也愿意去参与科研,但收到一两个实验室老师的拒绝以后,就不再主动联系。

  我有一些“不太讨巧”的爱好,比如文学社团定期出社刊时,我总是很积极,撰稿、做美编、发刊。我把自己亲身参与编撰的刊物派发给路过的同学时,有人会在我们的摊位前驻足很久,还有人会多要一本赠刊。

  以上,组成了我在奖学金评选“入口”的一张名片,可惜少量能被放行的人里,一直没有我的身影。

中青校媒记者 陆娅/摄



  第一年,我并不能接受自己的“普普通通大学生”的人设,这与我入校时的计划是相悖的。爸妈也在近一年的对话里时常提起,拿到一笔奖学金,你可以用来买喜欢的书、衣服,甚至你可以把它当作旅游基金攒起来,怎么支配都行。

  最让我惊讶的是,身边的一些同学好像一开始就拿到了“题册”,对照着奖学金的评选标准按图索骥,一点一点地充实自己。一年过去了,他们在每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表现。

  佩服之余,我也有一个清晰但又犹豫的方向——我也要去成为一个“六边形”大学生……吗?

  01

  没拿过奖学金,

  一直是我“羞于启齿”的一件事

  大学生家长该怎么了解孩子的生活?

  这题我妈会,她经常看学校的公众号。

  最近的“国奖系列”让她这个围观群众坐不住了,她从没同时见过这么多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我向她表态:我知道差距在哪了,我往这些方面努力。

中青校媒记者 彭冰杰/摄



  慢慢地,我开始发现,我的行为好像被调成了一种“矫正模式”。

  每节课结束以后,老师身边都会围着一圈人,排队问问题。于是我哪怕没有问题,也要想一个出来,这样能加深老师对我的印象。

  社团活动我总是找借口请假,然后一头扎进图书馆去自习。有时候窗边跳过一只鸟,我停下手里的笔,看到群里社长上传的活动合影,有点失落。

  期末考试之前,我会刻意地观察班上几个成绩很好的同学,留意他们的备考内容有没有我没覆盖到的。

  我还在“细则”里对比着选了一些比较容易拿奖的比赛或容易考的证书,虽然不感兴趣但还是硬着头准备。

  我也羡慕大一学生会里认识的伙伴,他们都成为了各个部门的负责同学,在一场晚会中合作得井然有序。我想,如果我没有退出,可能也会负责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中青校媒记者 张潇阳/摄



  我后知后觉,不知道“正确答案”的大一,过得竟然那么充实。我为了自己稚嫩的项目可以熬几个大夜,在演讲台上被老师点评,每一句话好像都让我的作品变得更成熟一分;我在没课的下午报名去做志愿者,并不为了志愿时长,只是很感兴趣这个活动本身;我为最喜欢的化学课买了难度更大的参考书,虽然学的内容在“考试范围”以外,但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

  而做这一切事情的时候,我从没有焦虑过,奖学金正在一步一步地走远。

  02

  做“有趣但无用”的尝试

  一门学分很高的必修课上,老师布置了一个自愿组队完成的课堂展示作业,并表示参与的同学可以加分。

  群里报名的同学越来越多,而我还在纠结:这个作业的准备周期内,正好有一个外校的非虚构写作比赛——而我恰好有一个筹划了很久的选题。

  从教室到宿舍的路程原本十分钟可以走完,我选了一条绕着人工湖大半圈的路,一边走一边想:如果放弃这个加分,会不会在总成绩上落下别人很多?但这门课我并没有那么喜欢,而比赛一年一次,机会难得。

  我想到很多别人的话,比如开学典礼上,一个老师发言,她说要做“有趣但无用”的尝试。按照她的标准,整个大二一年的回忆里好像也挑不出几件值得一提的趣事。

  我想起一个学姐演讲时说自己并不优秀,不能强迫自己把不擅长的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但,喜欢的事情她总是全力以赴。

  我又想起来,大一时拿到社团里征文大赛的奖项,学生会里第一次挑大梁组织活动,因为一道课外问题到老师办公室追问的时候,有两个声音说:“一定要坚持下去呀。”一个是面前的人说的,另一个来自心里那个,正在拼命汲取养分生长的自己。

中青校媒记者 章子越/摄



  选择写作比赛的我,又做了很多类似的尝试。在后一次奖学金评选时,我又有幸成为了答辩观众一位。我还是会幻想,我有没有可能台上侃侃而谈的某某,我的每一句话都踩在评分标准上,我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让自己的学习、科研、竞赛等等能力值都刷满,变成一个“六边形”大学生。

  但幻想很快会终止:我并不一定要成为那样的人,也许我们都应该在喧嚣的世界里,专注于自己认同的一件小事,而无须关心这件事能否换算成一个分值、某种增益。

  我很笃定,我能把这件事情圆满做好,这就是最大的奖励。

  我可以是任何无规则形状,每一条棱和每一个角都是由一个“有趣”的点生出的几何图案,让我是那么独特和自洽。

  在所有繁杂的、相异的评价标准里,你会不会忠实地选择独属于自己的标尺量体裁衣?



  文字:陈宇龙

  主播:方子晗

  剪辑:洪力凡

  视觉:陈宇龙


责任编辑: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