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迎接新征程的艰巨和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重要讲话引发广大青年热烈反响

中国青年报  |  2022-10-31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孙海华 雷宇 王海涵 王磊 蒋雨彤

    “党的二十大刚闭幕,习总书记就来到我们林州红旗渠考察,这让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青年一代备受鼓舞。”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豹台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攀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扎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像我们的老一辈修渠人一样,把青春热血挥洒在农村的土地上”。

    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广大青年中引发热烈反响。

    青春不息 奋斗不止

    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部青年教师李媛是一名“渠四代”,她的太爷爷是红旗渠开始修建时的林县县长李贵,他担任红旗渠建设的后勤总指挥长。

    为了让大家充分了解红旗渠故事,李媛常去拜访修渠老人,了解他们在修渠岁月的艰苦奋斗。她不止一次站在红旗渠厚重的渠墙上,现场讲述前辈的修渠故事。“三年来,我向来自大江南北的6000多名学员讲述过红旗渠的故事,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情景式教学等不同方式的讲述,学员们被红旗渠精神震撼着、感动着。”让李媛开心的是,很多学员回去后,还会与她进一步交流如何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扬红旗渠精神。

    作为在红旗渠畔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秦晨凯经过十余年的走访、挖掘红旗渠相关文史资料,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素材,现已撰写了15万字左右的红旗渠烈士吴祖太传记初稿。“作为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承者,我将推动红旗渠精神进机关、进学校、进两新组织,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继续传承好、弘扬好。”秦晨凯说。

    金秋十月,陕西省富平县迎来柿子丰收的季节。返乡创业青年乔彬彬和乡亲们也到了最忙碌的时候。35岁的乔彬彬,是富平县庄里试验区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陕西新农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富平柿饼电商发展“第一人”。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充满力量。”聆听了总书记在红旗渠对青年的殷殷寄语,乔彬彬深受鼓舞。

    2006年,刚工作的乔彬彬利用闲暇,尝试上网售卖家乡的柿饼、苹果等农产品,一个月净赚两万元。

    2012年,乔彬彬正式返乡创业。他请来专家,建成柿饼标准化无尘晾晒车间,改进传统包装,使富平柿饼在互联网上走红。2017年,他又通过联手“云集”电商平台,让富平柿饼第一次拿到了千万元大单,创造了450万元的日销售纪录。

    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都富才算富。”他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产业链团支部,建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带动200余人创收超1600万元;同时,创造出托管经营、订单代加工、青年合伙人等多种模式,带动全县1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创收超过2400万元。

    在三秦大地,像乔彬彬这样活跃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的“新农人”越来越多。近年来,陕西团组织大力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了一批乡村振兴青年领路人、产业致富青年带头人、乡村文化青年传承人。

    陕西省洛南县黄龛村党支部书记罗婵是其中一员,这名80后说:“总书记的叮嘱,更坚定了我服务基层、在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的决心!”

    12年前,罗婵辞去教职,回到家乡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创业不易,她常一个人买“站票”四处奔波“取经”。2015年,罗婵注册成立农业科技公司,流转土地建起食药用菌基地。2021年,公司营业额达500万元,带动脱贫户增收2000多万元。

    传承老一辈奋斗精神

    “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纪念馆的重要讲话,让中建三局三公司南昌九龙湖医院项目总工程师沈锴久久不能平静。

    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沈锴驱车逆行400多公里请命参战,承担起火神山医院箱房改装工作。在现场,他负责协调物资,深化方案设计。从正月初一,到“两山”医院建成投用,再到病人入住后的维护保障,沈锴一战便是两个多月。

    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两山”建设工地上,包括沈锴在内占参与总人数60%的青年建设者组建了13支青年突击队,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建设奇迹。

    工作10余年,沈锴从一名基层项目技术员,成长为独立负责大型综合性医院项目的总工程师。

    作为当地的重点民生工程,沈锴目前正在负责的九龙湖医院项目备受关注。他带领技术团队凭着一股不认命、不服输的干劲,克服了项目雨季基坑抢工、疫情材料紧缺以及多工种穿插协调等难题,保障了履约有序推进,还带领团队取得了全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建筑科技奖项。

    今年8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其混合磁体产生了45.22特斯拉(T)的稳态磁场,相当于地球磁场的90多万倍。

    今年33岁的房震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副研究员,他介绍,强磁场是现代科学实验最重要的极端条件之一,能够催生很多重大发现,世界科技强国都非常重视这一研究领域,我国起步较晚。

    2016年年底开始,“全面掌握高场磁体研制关键核心技术,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最高稳态磁场”便成了该团队心中的火种,30余名年轻人参与攻关。到了关键时刻,他们每天从早8点忙到晚10点,连续两个月基本无休。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该团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继续瞄准稳态强磁场磁体技术世界科技前沿。“我们搞科研,需要吃苦奋斗,这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眼下,保证混合磁体磁场强度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重任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科研人员的身上。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科学家自立自强的精神,抓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房震说。

    同样是在合肥,艰苦奋斗、为国铸剑的精神在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的青年科研人心中继续燃烧。公司人员中80%为研发人员,平均年龄仅27岁。这群青年人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可以交付使用的工程化量子计算机、中国第一套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测控系统,正在参与建设中国第一条量子计算机芯片生产线……

    本源量子轮值董事长孔伟成是一名90后,他说:“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到工程化,这一步难如登天。接下来的量子计算研发路也许会更加艰辛,但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走下去,用一代代年轻人的接续奋斗,打通量子计算科研路上一个个‘青年洞’。”

    为年轻一代成长发展指明正确航向

    红色精神一脉相承,青春梦想接续奋进。20世纪60年代,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与驻岛部队一起垦荒,将满目疮痍的浙江大陈岛建设成为“东海明珠”。

    “垦三代”孔庆伟的外婆高阿莲是第一批大陈岛垦荒队员,并将一生奉献给了大陈岛。孔庆伟大学毕业后扎根大陈气象站,测数据、防雷暴、抗台风,十几年来恪尽职守,一直在防灾减灾的第一线。今年,他光荣当选浙江省第十五次团代会代表。

    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他表示,将始终牢记使命,继续扎根海岛气象台站,像前辈们一样,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助力建设现代化的大陈。

    10年前,叶瑾怀揣着让“荒山荒田变金山银山”的梦想辞去公职,在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吴山村租用500亩林地,建了一座“白色城堡”,让城里人可以来到童话般的世界,亲农、学农……如今,叶瑾为当地80余户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20万元,同时也带动了大慈岩镇周边村镇5000亩旱粮、莲子、水稻等农产品的销售。

    不久前播出的迎庆党的二十大优秀影视剧展播活动重点项目、电视剧《我们这十年》里,扎根农村的“瑾爷”的原型,就是叶瑾。叶瑾说:“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耕农村、服务农民,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目前,浙江共青团正以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为重要抓手,组织动员浙江青年在各自岗位奋斗拼搏、履职尽责。团浙江省委书记何黎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对年轻一代的谆谆嘱托和殷切希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年轻一代成长发展指明正确航向,为共青团工作提供重要遵循。浙江全省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勇做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孙海华 雷宇 王海涵 王磊 蒋雨彤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焦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