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藏着先辈们洞察天地的智慧。它在四季轮回中流转不息,任岁月百折千回,均如约而至,不曾辜负。从2022年夏至之日开始,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精心策划推出的《我的节气我的歌》系列音乐节目与大家一期一会,把二十四节气唱给你听。
这是我第一次喝秋茶。
作为在西北地区长大的孩子,记忆里每年十月初,气温陡然转寒,家里会熬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一碗下肚,浑身暖和。而今年,肉汤变成了“寒露茶”。
今年夏天,我去四川游玩时参观了茶园,结识了一户茶农的阿姐,我们彼此投缘,离开四川后也一直保持着联系,这茶叶便是她寄给我的,并叮嘱我,寒露来了,一定要记得泡一杯。
看着轻薄的茶叶在开水里翻滚,仿佛望见在气温冷暖交变中,秋茶汲取天地的能量,散发出馥郁醇厚的清芳。
10月8日,作为二十四节气里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寒露如期而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北方很多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寒冷干燥。
秋茶里/抿一口岁月安详
时光里/聊一句人来人往
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的MV《寒露时》中,远行的人奔赴天南海北,农民播种下新一轮的农作物,渔民们抓紧时间晾晒海货,茶农转变了培育采摘的品类……是在光阴流转里得到的与失去的,预知的与难料的,是与旧的分离,是与新的融合。
天凉好个秋,寒露喝杯秋茶正当时。它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的清香味。呷一口秋茶入喉,感受清润的香气在舌尖氤氲。当气温由凉转寒,秋茶在干燥低温的环境里生长成熟,一片叶承载天地雨露,成就独特品性,在物候变化中绽放生命的富丽。
喝秋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汉武帝时期的“荈”(chuǎn)字,意为“采摘较晚的茶”,很多人认为这指代的便是秋茶。晚唐诗人许浑作诗,“秋茶垂乘细,寒菊带霜甘”,展现了民间喝秋茶的习惯。到了明清,大量史料记载着人们采摘秋茶的故事。季秋时节,燥气当令,很多人会感到秋燥、秋乏,饮一杯秋茶可以润燥生津、解毒降火,舒心解忧,与时相合。
一代代华夏儿女传递、承袭着饮秋茶的传统,茶性沉静平和,烦闷时,采两朵和生活对饮,谈笑风生。岁月绵长,人来人往,以茶性颐养心性,从容也淡然。这是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是先民对我们的嘱托。
寒露节品一杯秋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感官体验最丰富的节气,愿我们都能在变化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温度,以从容的态度生出希望的芽。
寒露时节还有吃芝麻的风俗,人们选择养阴防燥的食物来润肺益胃;寒露时,赏菊花、喝菊花酒也是绝佳的选择,当风霜侵袭百花零落时,黄蕊展颜,风姿飒爽;此外,还有赏枫、登高、秋钓、品蟹、吃柿子等民间传统,中华儿女以包容万物的阔辽胸襟,接纳变化、融入自然,纵是萧瑟寒秋,也有“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的兴致。
寒露时/气清爽 /登高去/采云裳/缝作诗两行
枫林外/古道旁/南来又北往/待乡愁/相逢时/愿别来无恙
歌声婉转,一字一珠,金风玉露,爽气飘逸。我想起,从西北小城到北京求学,刚来北京第一年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去香山看了红叶,漫山遍野的黄栌叶鲜红欲滴,秋风裹着寒气掠过叶片,扑簌簌滑落几颗露珠。此间沉静,物换星移,自然万物都在迎接新的转变,在适应中品尝欢喜,在变化中积蓄力量。
茶是一段旅程,从一株嫩芽到成熟挺立,从山野茶园到杯盏餐盘,这是一颗种子的追寻;人生是一场朝圣,走过四季更迭,感受冷暖交变,这是一个文明的探寻。“花渐落,夜渐凉,而人情不荒。是无常,或如常,愿来日方长。”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是转折的拐点,草木零落、万物蛰伏,但自然并未沉寂,而是在转变中积淀力量。愿我们以平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世事变化,纵有冷风吹过,依旧挺拔、从容。
北方的秋更添萧瑟,我沏了一壶寒露茶,按下歌曲的播放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