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即便是到了机关工作,李胜利仍习惯喝凉白开。过去30年,这个消防战士,一直冲在灭火救援第一线,直到快50岁,才不情愿地从一线退下来。
满满一抽屉荣誉证书是对消防员李胜利的最佳认证。入队31年,李胜利参与了万余场灭火救援工作。出生入死、险象环生,但从未退缩。他说,“消防员的荣誉是在烈火中照亮的!”
1993年5月31日晚,江西省南昌市万寿宫商城陷入一片火海,南昌及周边多个地市的消防救援力量赶赴增援。
这里是全市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楼下商城,楼上住宅,一栋挨着一栋。消防指战员赶到现场时,浓烟与烈火已封堵了下撤的通道,楼上数百户居民被困。
只有将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我们才能心无旁骛投入灭火战斗。”当时入伍才两年的李胜利,迎着浓烟和烈焰,利用曲臂登高车,与队友们逐层逐户疏散群众。
楼道空间密闭,高温持久不散,李胜利觉得自己要被烤焦了。为了快速降温,隔上几分钟,他就得往地面积水里打个滚,或是让队友拿水枪把自己淋湿。就在最后一名群众脱困后,其中一栋8层楼房呈垂直方向轰然倒塌,李胜利站在十米开外,在强大气浪冲击下,身体多处被刮伤。
当时,火势仍在蔓延,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李胜利紧握水枪,再次冲进火场,直到大火被扑灭。这一次,年仅21岁的李胜利荣立个人一等功。
30多年来,李胜利闯禁区、排险情,除了“万寿宫商城火灾”救险外,还先后参与了“赣江邮轮火灾”“油脂化工厂氯气泄露”“京九高速路液化气槽罐车泄漏”等多起重大灭火救援战斗,营救疏散被困群众3万余人,抢救财产数十亿元。
特勤大队担负的都是危机四伏的重特大灭火救援任务,危险系数高,特勤岗也被认为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一个岗位。“训练场上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从实战需要出发,李胜利领着大队指战员进行大讨论和训练创新,总结制定出48个《特勤训练课目及操作程序》,并在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率先推出“水域、深井、登高、化危”等25个应急救援训练项目,摸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2018年,全国消防救援队伍迎来改革转制,为了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任务需求,李胜利创新思路,对特勤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多顶层设计。随后,大队通过营区整合、装备整合、力量整合,试行组建了特勤综合性应急救援机动大队,打造了地震灾害、危化品暨公共卫生事件事故处置两支整建制专业队和高层、地下两支应急救援专业分队,研发改造移动炮攻防模块车,并加速推进综合救援训练“基地化、模拟化”进程,切实加快从传统向新型、“一专”向“多能”的转型升级。
为了解决灭火救援中存在的信息报送不及时、情况侦察不深入、初期指挥不迅速等问题,李胜利还建立了一支通讯先行、指挥前置、一专多能、训战一体的应急指挥通信分队。
2010年,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党委决定成立“胜利攻坚队”。如今,“李胜利”不仅仅是个名字,更是一面“不畏艰险、敢打必胜”的精神旗帜,“胜利精神”感染、鼓舞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消防员逆向而行。
“队长,我请求归队!”
2020年7月,鄱阳湖水位突破历史极值,江西九江、上饶、南昌多地遭遇特大洪灾。李胜利带领“胜利攻坚队”奔赴抗洪一线,辗转多地营救疏散被困群众、处置险情。得知老队长带队出征的消息后,17名特勤大队退伍老兵不约而同从福建、山东、河北等地赶赴九江,与他们的“胜利队长”并肩作战。
队友们大多在前些年都已转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这声熟悉的“队长”,让李胜利颇为感动。
李胜利19岁加入消防队伍,入队31年里,有30年扎根基层一线。他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曾获“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消防忠诚卫士”“中国优秀青年卫士”“江西省劳动模范”等20多项省部级荣誉。
考虑到李胜利多年来的奉献和业绩,组织多次想调他去相对轻松的岗位,他都放弃了。2013年,李胜利被提拔为正团职,组织提出支队副职和一个部门领导,由他二选一。
“我最熟悉的还是特勤岗位。”李胜利毅然挑起了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大队长的重任。
2018年,消防部队改革转制的消息传来,加上儿子重病休学在家,需人照料,有人劝他借此机会转业,可李胜利思来想去,仍放不下一线灭火救援工作。
“消防员队伍需要年轻化,消防员必须要保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英雄也有服老的一天,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素质,2021年9月,49岁的李胜利接受组织任命,出任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指挥中心专业技术一级指挥长。
过去,特勤大队执行的是24小时执勤战备,除了吃饭、睡觉、出任务,其余时间,李胜利都泡在训练场上,即便是休息也会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不漏掉任何一个电话。到了总队,李胜利的工作仍和灭火救援相关:在指挥中心,远程连线、指挥、调度各地灭火救援工作。
30余年里,这名特勤尖兵一直坚持干好一件事,“救人,救更多人。”李胜利说,这是他作为一名消防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