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剧也可以向现实溯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22-09-28作者:谭雪芳

【影视锐评】

从《开端》《一闪一闪亮星星》热播引热议到《天才基本法》激发观众追剧热情,近期上线的几部时空错位类奇幻剧质量和口碑均有不俗表现,成为影视剧市场的闪亮之作。与以往奇幻题材的天马行空不同,这几部剧以无限流、平行时空、时空穿越等时空错位的高概念为圆心,以都市现实生活为半径,融入对情感、家庭、女性等社会话题的观照,以充盈的叙事修辞能力为观众制造出如同“客厅里的大象”的惊奇体验。其实,时空错位的设定并非新概念,但以奇幻向真实溯源,在超现实框架下探索现实主义表达新方式,这种反类型创作策略为“类型剧、现实题材创作如何创新”这些行业命题摸索了一条新路径,反映了影视从业者努力创新的艺术追求和面向真实与人性的文化自觉。

类型化是检验影视剧创作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意味着创作者和观众可以共享关于主题、视听语言、故事和风格等一套“期望系统”。但类型程式一旦形成,又容易将创作引入套路化叙事的窄巷,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在这个背景下,时空错位类作品打破类型框架,以奇幻题材向真实溯源,将时空错位的设定内嵌于日常现实生活,在保持奇幻剧类型独特性的同时,以反类型叙事策略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

一般而言,反类型在形式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互文性,即文本具有可以辨认的类型特征;二是颠覆性,对类型进行改写、反讽、超越或破坏。奇幻类型剧以时空架构、神奇惊险情节为基本元素,在错位时空里建构一个虚拟现实。究其本质,这是对现实的“逃逸”,即逃离理性束缚和单调日常,在具有真实感的幻想世界获得神奇的心灵满足。这种“逃逸”又是奇幻剧常被人诟病的地方,因为容易出现人物失真和情节天马行空的悬浮感。《天才基本法》《开端》等几部时空错位类作品虽然采用奇幻剧类型化的叙事模式,却不沉迷于奇幻设定的脑洞,而是将错位时空与现实人生共时化,使剧情与原生家庭之殇、成长的烦恼等社会议题形成互文,潜在地揭示家庭伦理、社会法治的现实逻辑。创作者还利用奇幻设定反常规地表现身份与认同、关系与命运:主人公或是在时间线上前后穿越,如《开端》中李诗情和肖鹤云经历25次“时间循环”寻找线索,拯救公交车上众人的命运;或是与不同时空中的自己相遇,如《天才基本法》的林朝夕与裴之穿梭于“草莓世界”和“芝士世界”,在冲突中治愈与成长。这些反类型叙事策略颠覆了传统奇幻剧的类型程式,加入一些现实社会的生活逻辑与价值观念,生发出新的意义,拓宽了奇幻类型创作的表意空间。这种既在类型之内又出乎意料的操作,让观众在戏剧的极致和生活的真实之间产生强烈的烧脑感和沉浸感。

据有关数据显示,近期这些时空错位类剧集的核心受众画像辐射中青年等多年龄段,且男女占比基本持平。这些作品能破圈传播,证明这种向真实生活溯源,呼应社会思潮的类型杂糅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追剧偏好,实现文化逻辑自洽、受众观赏需求和主流价值传播的共赢。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数字化、虚拟化生存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一种趋势,人们生活在“流动空间”和“无时间之时间”的网络社会中。在某种意义上,时空错位就是网生代的生活现实。他们早已通过游戏、网络社交等媒介形式接受了这种“第二人生”式的后现代生存方式。面临生活节奏加快、人生或职业选择等现实压力,这些时空错位类作品中平行世界、无限流的设定下多个时空和独特的世界观,正好可以使观众跟随人物的指引,体验与现有秩序和系统规则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的世界和生活,从而达到反思过去、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效果。简言之,“奇幻+现实”让观众在虚实之间体验一种生命张力,在别人的故事里获得思想启迪。

奇幻向现实溯源,还开拓出现实题材的表意空间。对现实题材的把握、演绎和诠释,一直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来源。在精品化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剧集创作在内容上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在形式上不断打破常规、寻求创新,创作生产了不少优质作品。在将奇幻与现实这两种原本冲突的题材类型复合杂糅中拷问社会、道德与人性,寻求新的美学向度,就是其中一种有益尝试。这彰显出时空错位类创作在思想性、文化表达层面蕴藏的生命力、创新力,有望打开以往影视创作从未触及过的艺术空间。

艺术的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以言明的命题。作为开创性的探索,《天才基本法》《开端》等虽在打破框架寻求艺术创新的探索,在市场、受众和主流价值理念传播等多个维度获得掌声,但在处理类型元素之间的互动对话关系、逻辑的衔接与细节的处理上还有很多不完美。但无妨,好剧总是能让人面向社会现实和人性深处的真实。在这一点上,新近涌现的时空错位类作品已做到足可借鉴。随着影视创新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和创作思路的进一步打开,相似设定的影视作品会越来越多。希望广大创作者再接再厉,在这条高概念的新赛道上推出更多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格局的精品力作。

(作者:谭雪芳,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