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作画已经能拿奖了,职业画家还有未来吗?

扬子晚报网  |  2022-09-19作者:沈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一张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画一举击败了众多人类智慧创作的画得了第一名,这奖到底是能给还是不能给?这件事最近在海内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九月初,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上的艺术比赛数字艺术类的第一名由39岁游戏设计师艾伦夺得,引起众人争议的是这张获奖作品《太空歌剧院》并不是艾伦本人绘制的,而是由人工智能绘图软件Midjourney绘制。

《太空歌剧院》

众人从艾伦到底有没有资格拿奖一路争议到了这幅画有没有资格参选。有观点认为,这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未来绘画发展的一种新样态,也有观点怒斥,认为这样的画作参展对于其他画家而言并不公平,还有观点表示了“危机感”,这张富有装饰性的画作让人不由的想“这不比很多人画得漂亮?”

这张画的基本内容确实由人工智能创作,但创作出来后艾伦有使用ps进行润色,似乎也付出了人工劳动,从画的品质来看,也确实是一张具有优秀视觉冲击力和想象力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样一张画交给人来创作的话,从构思到作画、润色或许需要一个月不止,而对于AI来说,创作这样一张画不过需要短短几分钟,人类仅需要做一些润色就能让整张画拥有更加丰富的细节,有如此创意和速度,无怪乎有人发出悲鸣:“职业画家焉有生存之地?”

这样的争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1839年摄影术诞生之初的场景。1839年10月,法国发明家路易斯·达尔盖首次尝试拍摄了一张人像作品,这张人像摄影作品的出现在当时引发了社会震动,毕竟在1839年的世界,人物的肖像呈现方式只有画家纯手工绘制的肖像画,对此法国画家德拉洛奇曾发出“绘画已死”的哀叹。

在当时被人们当做是大问题的“问题”在今人看来已经算不上是问题了,尽管人物肖像画的销路确实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照相机和摄影术的发明也并没有“杀死”绘画这门伴随着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就有的艺术门类。发展至今,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各自独立成为学科,二者和平共处,相互借鉴。AI作画之如当年初诞生的摄影,或许在未来也会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

在今年,AI绘画出现在公众领域的频率尤其的高,不仅是海外出现了大量开放的AI绘画软件,国内也出现了多个开放AI绘画软件,供用户自由尝试。就目前海内外多个AI绘画创作平台而言,其劣势和优势都是相当明显的,以国内的AI绘画平台“一格”为例,在该平台的主页中我们能看到大量用户们自行上传的、风格迥异、脑洞大开的绘画作品,记者也尝试了使用这一AI创作画作。以“云雾缭绕的高山和江水”为关键词句输入,选择中国风的风格,大约两分钟后,AI交出了它的画作,这是一副翠峰耸立、云雾缭绕、碧波荡漾的山水画,构图和整体观感都很不错。

不过AI创作也常常马前失蹄,比如以“田野中玩耍的小猫”为关键词句、选择插画风格让AI进行创作,创作的画中那三只奇形怪状的动物可不能被称之为猫,细节出现了严重的失真。同时,AI绘画还引发了不少人对于伦理和道德边界的讨论,在国外的AI绘画开放平台dell mini中,有网友以真实存在的名人作为关键词,同时配以多个具有指向性的关键词,最后AI交出了一张具有色情性和侮辱性的画。

一门新技术的出现、发展势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AI绘画的创造性、随机性在设计领域或有广阔天地,AI绘画或许可以成为设计者们灵感的来源。当然,新技术随之而生的问题也会有很多,毕竟在道德伦理领域和法律领域AI绘画都还没有明确约束。但不管技术如何更新迭代,技术的使用者始终还是人,未来走向何方,是会成为昙花一现的潮流还是被广泛运用的日常工具,掌握在人的手中。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