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平:用实际行动奋力书写东北振兴答卷

中青在线  |  2022-08-20作者:孟嘉多 米江晅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调研的消息刷爆了东北老乡的朋友圈。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来到东北,足迹遍布东北三省。在辽宁,总书记说了一句特别提气的话: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作为“共和国长子”,这片黑土地曾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为国家革命、建设、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东北也曾困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它的经济失了速,工业生产一度步履维艰。近年来,东北人民共同努力,使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彻底改头换面,政治生态不断净化,社会风气昂扬向上,体制机制焕然一新,营商环境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有了新面貌……


因煤而生却又因煤而没落的吉林辽源市,敢于用行动实现创新,从而一举成为中国棉袜之乡,演绎了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之路。面对人才难引亦难留的困境,辽宁省不断启动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通过平台的创新、环境的优化,让人才大施拳脚的同时愿意留下,破解了东北人才“焯水”效应。小企业不能抓、不必抓的思想观念早已过时,如今的东北地区不断优化市场环境、投放“鱼苗”培育“渔场”,实现了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崛起。无论是一双袜子的成功,一位东北年轻人的逆行,还是一个小微企业的崛起,都昭示着东北“逆袭”靠的不是振臂高呼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落到实处的行动。


东北振兴并非一蹴而就,体制、机制、思想的枷锁是在改革中用具体行动来打破的。今天的东北地区虽然取得了新突破,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但仍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尚未解决的老问题与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彼此关联、交织叠加。只有始终按照总书记指示来行动,从全局和长远的观点出发去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振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提升能力的“教科书”、开展工作的“导航仪”,反复咀嚼、悉心揣摩,在吃透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振兴工作,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将总书记指示落地。


但是,当前个别地区、个别党员干部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口号、轻行动的行为,产生了懒惰思想。某些人工作拖拖拉拉,遇事儿互相埋怨、推诿卸责,问题堆积难以解决,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影响发展进程。另外,当改革初见成效时,一些干部开始有了骄傲的情绪,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认为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思想要不得,劲头也松懈不得,目前东北面临经济增长、就业、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压力,关键时刻怎能放松!振兴之路尚且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调研时指出,“要继续搞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在实现全面振兴的紧要关头,东北各个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唯有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在行动中突破创新,才能不断实现“充电蓄能”,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经济振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体现在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责任编辑:王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