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抗日山青年运动史教育线路是在团省委指导下,由连云港团市委、赣榆团区委与共建单位抗日山文旅产业园共同建设的红色线路。线路串联起初心小道、纪念馆广场、小沙东海战烈士冢、永远的丰碑4个站点,通过用活红色资源,讲活历史故事,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群体的内生动力,推动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使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第一站:初心小道
抗日山,是由1643位烈士的血肉和忠骨雕琢而成的信仰丰碑,是由3576位烈士的英名和魂魄铸就而成的精神高地。这里也孕育出了“爱国爱岗、奋战奋斗、无我无畏、图新图强”的伟大抗日山精神。八十年来,经历战火的洗礼和建设的艰辛,今天的抗日山已经成为民族精神之山、民族智慧之山、民族力量之山。
第二站:革命烈士纪念馆广场
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总共分为奋起抗日、抗战烽火、军民团结、千秋丰碑四个展厅,“革命烈士纪念馆”这七个大字就是由著名的军旅书法家武中奇同志题写的,馆内记录了青口战役中十八勇士的英勇事迹。青口战役是1941年3月由一一五师组织,教导二旅和山纵二旅配合作战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次战役是为了扩大滨海抗日根据地,打破敌人的海上封锁,打通与华中、胶东的联系,进而控制陇海路。3月26日凌晨,我军攻入青口的主力部队在圆满完成战役计划后撤出青口。这时,担任掩护任务的六团一营一连原飞友等十八位勇士被五百多日伪军包围,第二天清晨,日伪军一次次向院落发起攻击,十八勇士有十人壮烈地牺牲,原飞友、孟兆阁、李会元张秀格等八名勇士被俘,面对日军皮鞭抽、铁棍打、放狗咬、烙铁烧,八勇士始终没有屈服。
第三站:小沙东海战烈士冢
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建于1943年7月7日,念碑的两侧,是陈毅和陈士榘的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纪念碑的背面,是当时山东滨海军区政治部撰写的《纪念小沙东烈士文》。烈士冢下安葬的是16位新四军将士。烈士墓周围的12块碑石上,记载着78年前那场惨烈战争的经过。小沙东海战,是抗战时期发生在我省唯一的一次海上战役,敌我力量极为悬殊,是以木船对铁艇、以短枪对重机枪、以非武装战斗队伍对训练有素日本海军的一场惨烈战斗。山上的坡段还设有国际友人纪念碑、符竹庭将军的陵寝、滨海军区抗战烈士纪念塔、纪念堂。
第四站:抗日山革命烈士纪念塔
抗日山烈士纪念塔坐落在抗日山的最高峰,海拔173米,纪念塔高10.4米,上方是一尊左手握枪右手擒旗的军人塑像,高2.8米,重2.7吨,他是由生铁铸成的。这座纪念塔修建于抗战时期,采用最原始的堆土法,1942年7月7日,在抗日第五周年纪念日时,该纪念塔落成。因为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所以塔顶一直悬挂着一面红旗。纪念塔正面“抗日烈士纪念塔”这7个大字,是由八路军老战士、著名的军旅书法家武中奇用苘把子蘸墨直书其上的。纪念塔的两侧专门雕刻了1937-1942年期间牺牲的烈士名单和主要战绩。
70多年来,抗日烈士纪念塔历经风雨沧桑,依旧巍然屹立,它已经成为抗日山烈士陵园的形象标志和精神丰碑,象征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强,光复河山的伟大决心,证明了中国人民永不可辱。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一百零一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崛起牺牲奋斗,才换回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代青年作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见证者和建设者,就是完成复兴大业的“强国一代”。大家应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