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服内心怪物, 才是真的“神探”

羊城晚报  |  2022-07-11作者:胡广欣

鉴定对象:《神探大战》

上映时间:7月8日

跟15年前与杜琪峰联合执导的《神探》相比,由韦家辉独立执导的《神探大战》脱离了前作风格中的精巧和克制,取而代之的是暴烈的画面、急促的节奏,一团“怒火”烧进大银幕。然而,虽然披着过火和癫狂的外衣,但《神探大战》并不全然是一部“爽就了事”的商业片,更不是一部以宣泄情绪为目的的电影。恰恰相反,影片仍然维持了银河映像应有的深意:不要试图成为神,要记住自己是个人,而人性应该是善良的。

无论是为了突破自己还是为了适应市场,韦家辉的确为《神探大战》加了不少“香辛料”:影片出现了多个骇人听闻的奇情案件,当中如“魔警案”“雨夜屠夫案”更是有真实事件打底;庙街追逐、船坞大爆炸等大场面制造出如今颇为吃香的视觉奇观;连刘青云此次饰演的疯癫神探李俊,都比《神探》中的陈佳彬要躁狂得多——李俊的台词几乎全是急促的碎片化短句。而电影的节奏更是快马加鞭,101分钟的时长里塞入多个反转,不仅毫无尿点,对一些观众而言,甚至可能有种被剧情压得喘不过气的感觉。

《神探大战》以“硬!爽!邪!暴!”作为宣传语,这自然没错,却是有意无意地掩盖了片中人性展现的复杂。

电影前半段不断强调李俊的“神格”:一是通过他的疯癫,将其驱逐出正常人的队伍;二是通过强化他的破案能力,将其提升为“神”。在李俊的初登场里,因精神问题遭到停职的他突然闯入警方的魔警案新闻发布会,强迫一名警员协助他再现凶徒的作案手法,直接推翻了警方的判断,但没有人相信他——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天才形象出现了。成为流浪汉之后,他在露宿的桥底写满了密密麻麻仿如神谕的案件真相;在他的主观视角里,他可以“看到”受害者向他求救——在破案上,他几乎成为全知全能的神。

但“神探”真的代表正义吗?

影片之所以是“神探大战”而非“神探”,便是因为当中有不止一个“神探”:第一个自然是李俊,第二个是一支自称“神探”的犯罪团伙,第三个则是以“神探”身份作为伪装的最终大Boss。片中有一句重复出现的尼采名言: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变成怪物。“神”与“怪物”不过一线之差:李俊因自视甚高而家破人亡,沦落为疯子;“神探”团伙是一批陈年疑案受害者的后代,他们聚集在一起试图替天行道,找到那些尚未被绳之以法的凶手,并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执行私刑;大Boss也曾有过一段凄惨的过去,但他最终选择报复社会。

唯有李俊逃脱出复仇的恶性循环。曾经偏执于神探身份的他,终于发现自己并非永不犯错的“神”:在查案上,他被大Boss误导多年,一直错过真相;在生活上,他因为忽略家庭而失去妻子,毁了女儿一生。在影片最后,李俊能够说出“我们不是神,只是探”,便是这个人物最了不起的地方。

李俊尽管疯癫,但某种程度上,他也是全片最正常的人。李俊曾质问自己“人人都可以变成怪物,为什么我不可以?我也是人!”但他最终抓住了最后一根良心的丝线,幻觉中的怪物也因此烟消云散。作为一个“神探”天才,他内心的怪物或许终究无法完全消失,但人性能够教会他如何与怪物相处。

责任编辑: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