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成真×4!华理这个宿舍四男生果然一“研”为定

华东理工大学  |  2022-06-25

2018年的金秋,他们从五湖四海奔赴华理,缘聚同寝,相伴互勉,共度大学时光;2022年的春天,他们一“研”为定,全员“上岸”——刘晨雨、何永兴考取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张溢考取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张宇飞考取上海科技大学研究生。




一“研”为定,未来可期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好的坏的都是成长。”刘晨雨说,在2020年年底,宿舍4人做好了一起考研的打算,从2021年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他们开启了为期350天的英语打卡之旅。

有了小伙伴的监督与提醒,考研不再是单枪匹马的战斗,每天在寝室微信群打卡学习、背单词的日子也没有那么枯燥单调了。谁搜集到了好的考研资料,便会毫不吝啬地发到群里,遇到不懂的数学或英语问题,就把截图发在群里,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发现新的问题,他们就一起解决,还会举一反三得出更多的结论。此外,他们还会分享一些考研的经验贴到群里,一起讨论备考的时间节点和流程,共享各自的考研规划。

“‘叮铃铃......’早上6:50闹钟响了”“快,准备预约图书馆座位了!”

吃过早饭,来到图书馆,4个小伙伴便一头扎进书海。他们都喜欢去图书馆,因为在那里,同学们都在努力学习,在这样的氛围里,能更加集中注意力,学习也更认真。

备考期间,图书馆就是他们厉兵秣马的备战场,而B教教室则是他们的常驻地。晚饭过后,他们通常会在学校里散步,还会交流一下自己的复习进度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某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不知道该如何学了,而其他同学则会提出建议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互相帮助的日子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研”途相伴,破浪前行

“考研路上,有同伴就很好,除了3个室友,还有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学习,自己也就不觉得孤单了。”张宇飞说,宿舍4人相互支持,叫早、带饭、带东西都不在话下,在有人想放弃时,其他人便会积极劝说,避免半途而废。

压力大的时候,他们会用简单的方式来放松和减压,周末聚餐、唱歌、打游戏、看剧、相约跑步、聊生活趣事……适当休息,然后再静下心来,更好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

“感谢自己那颗不服输的心,以及室友们的鼓励。”刘晨雨说,初试考完后,感觉考得不理想,一度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在室友们的鼓励下,开始准备复试并关注一些好的研究所的调剂信息,意想不到的是,他顶住了压力,成功逆袭“上岸”,顺利考取了心仪的学校。


刘晨雨、张溢


何永兴、张宇飞


“成绩出来后,我挺失落的,分数达不到目标学校。”张宇飞带着几分遗憾地说。在同伴的帮助和鼓励下,他克服了内心的焦虑,积极寻找其他学校的调剂信息,与此同时,全力准备复试,专心练习英语口语、复习专业课、回顾参加过的比赛,最后成功调剂。




愿望加持,全体“上岸”

“这一年,有汗水,有泪水,新认识了一些人,也多了几分坚毅。有些许遗憾,结果终究是美好的。感谢家人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PS:有舍友生日愿望的加持,416全体“上岸”!!!)”看到拟录取名单的那一刻,张溢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与激动,发了一条朋友圈,与亲朋好友们共享这幸福时刻。

3月26日是何永兴的生日,这一天也是他参加研究生复试的日子。受疫情影响,室友们不能外出一起给他庆祝生日,但是学校贴心地送来了蛋糕、炸鸡、汉堡和可乐,让何永兴的22岁生日过得格外有意义。感动之余,他默默许下了“全宿舍‘上岸’”的生日愿望。

“并肩作战了这么久,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何永兴用朴素的言语表达了对室友们最真心的祝福。

从五湖四海到天南海北、从奉贤603到徐汇416,从激动地打开宿舍门到离开学校互道珍重,在这场漫长且辛苦的考研战斗中,4位战友互相支持,共同奋斗,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也会继续用正能量影响着彼此。




学长

奔赴热爱吧




寄语


@ 信工182刘晨雨


“考研是人生分叉路口的一种选择,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条路,所以在作出决定之前,请提前预估好自己能否坚持下去,并接受可能的失败。还有院校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对学校的考量以及难度的评估需要花大量时间做功课。之后,当你定好目标,就只管勇往直前吧,不坚持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要知道,任何想要放弃的念头都对不起自己这一年来的努力。无论作何选择,都希望你们不要后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信工182何永兴


“当身处人生重要的分叉路口,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选择,这时的选择足以改变人生的轨迹,希望你们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坚定地走下去。”



@ 信工182张溢


“考研是一段特别的过程,经历过后,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希望学弟学妹们备考期间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当感觉压力大的时候,请多跟家人和朋友们交流,他们的鼓励会让你重拾信心、继续奋斗。”



@ 动183张宇飞


“大学的时光总是很匆匆,一定要想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度过这四年,并且付诸行动。多看一些书,多和同学、父母沟通,多去参加比赛、志愿活动,多去运动。等到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要感到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