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学校共青团  |  2022-06-25

天津科技大学团委积极落实《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工作指引》,立足属地资源,着力破解校地对接不充分、过程管理不规范、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帮助学生在滨海新区“下海”,在实践搏击中锤炼本领、贡献青春,形成了以下做法。


加强顶层设计,逐级结对共建

天津科技大学团委与滨海新区团委签订了《共建协议》,制定了《关于滨海新区团委与天津科技大学团委选配优秀学生干部(大学生)担任滨海新区基层团建指导员的方案》,建立天津科技大学团委与滨海新区团区委、所属院系团委与所属街镇(功能区)团组织、所属基层团支部与社区(村)团组织校地共建的三级架构体系,实现了党委统筹、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学校主导的实践育人常态化、固定化结对机制。同时,学校将各院系团组织与地方基层团组织结对共建情况纳入了基层团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加强了校内组织动员。


工作实施方案


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服务保障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以选配优秀大学生担任滨海新区基层团建指导员的形式,组织广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实践锻炼。团建指导员实行“全出竞进”的动态管理,每届任期均为1学年,对任期内的团建指导员建立实绩考核档案,由团建指导员服务的基层团组织负责日常考核,团区委负责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团建指导员到岗服务工作时间在“志愿汇”记录服务时长,期满后由团区委开具实践证明和工作情况鉴定。同时,在实践锻炼过程中,社区(村)团组织积极提供交通、饮食等方面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团建联络员聘任


‍以骨干带全员,常态实践锻炼

在选配优秀学生大学生担任基层团建指导员的基础上,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基层团支部与新区所属社区(村)团组织结对共建为组织化实践锻炼平台,促使基层团支部团员以整建制形式集中到结对的社区(村)团组织报到,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为地方基层团组织提供智力支持。


社区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田间地头的党课”


‍校地资源协同,共建品牌项目

充分发挥新区全方位资源优势和天津科技大学专业特长和人力资源优势,以校地团组织结对共建为契机,根据社区(村)的实际需求,组建以学生团支部为单位的项目组,常态化开展社区实践,在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济困助学、就业创业、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科技推广、卫生医疗、政策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共建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实践服务团队和工作项目。

线上共建活动

截至目前,天津科技大学坐落于滨海校区的10个学院团委与滨海新区25个功能区(街镇)进行结对共建,择优选拔基层团支部与新区所属的社区(村)团组织完成对接工作,为开发区、街镇、村社区选派497名优秀大学生担任基层团建指导员,以一学年为周期,项目化参与基层团组织工作,有效补充了基层团组织经常性工作力量。校地结对共建带动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472个团支部、16784名团员广泛参与到滨海新区所属社区(村)实践锻炼中,占滨海校区基层团支部总数的73.63%。


团建联络员证书


案例点评

天津科技大学团委充分利用属地资源,校级团委与滨海新区团委密切协同,通过逐级结对共建解决条件保障问题,通过选配团建指导员发挥骨干带动作用,通过建立档案、述职评议实现过程闭环管理,对各地各校开展大学社区实践计划具有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