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吗?导师给你拍毕业照~

天津大学  |  2022-06-25

如果你的导师

要给你拍毕业照

紧张吗?

他们的答案是:

很开心!



这个毕业季

校园里多了很多“打卡”地

实事求是校训石

环抱北洋纪念亭的宣怀广场

……



化工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丁圆梦

和她实验室的师姐、同学、学弟学妹

也在把最后的天大时光定格在镜头下

不同的是

她们的毕业照

导师张育淼教授拍摄的



杨星月,天津大学生物化工专业2018级博士生,2018年和自己的导师张育淼一起来到天大,毕业后选择了国内高校的职位。



张育淼是世界首例小肠光声成像影像剂的研发者,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分子成像、药物传递和免疫疫苗等,小肠光声成像属于分子成像领域。回到天大任教时,才30岁,杨星月是他第一个博士生。


选择师从张育淼教授,对于杨星月来说是一个挑战,生物材料和成像诊断方向对于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3月份拿到天大的预录取之后,4月份就开始跟随张老师阅读文献,到9月入校前就完成了一篇综述SCI论文和一篇Springer国际著作。


凡事沟通,鼓励学生去选择感兴趣的方向,与他们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张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博士期间,杨星月主要从事的是围绕生物纳米材料用于治疗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实验初期她的课题进展并不顺利,为了鼓励她坚持下去,张老师每天都要帮助她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包括每一组数据和每一张图背后的潜在意义,并在一张A4纸上写出第二天的实验计划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2020年年底,杨星月第一篇研究型文章被ACS期刊接收。渐渐地,她能够独立设计并执行新的课题和任务,2021年11月其中一个科研工作成功发表于药剂学顶级期刊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她说:正如张老师传授我们“勤奋阳光互助”的理念,已在无形中化作最坚韧的武器,在未来科研生活中,即便身处失败和黑暗时,我相信自己也能够始终保持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乐观面对的态度。



和杨星月一起毕业的,还有生物工程 2019级硕士生丁圆梦、卢迪。对于他们来说,三年研究生生涯,需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选方向、定实验方案、借仪器、改论文、投稿……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张老师都不曾缺席。



因疫情半年未到校的卢迪,第一个课题进展不仅很慢,最终材料的实验结果也不理想。重新选定研究方向时,距离毕业仅有一年的时间,为了帮助他“赶进度”,有时张老师牺牲午饭时间手把手教他做实验。每一次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张老师都会主动要求留在校内与学生们在一起。



张老师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毕业照中,2018级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张楠、王昕玥、杨清华、杨志俊、刘肇汉是一个大创小组,张育淼教授是他们的大创指导老师。2018级生物工程陈璐和侯云腾的毕设指导老师是张育淼教授。




张楠 保研天津大学研究生


“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两年是在南开度过的,大二下学期即将回到天大时,我通过邮件表达了想请张老师担任大创项目指导老师的想法,张老师欣然同意了,随即就通过视频开始指导我们。”



王昕玥 直博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张老师对于我们的指导从来不限于'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我们思考'可以怎样做'。对于一些新奇的想法,张老师也从来不否定,而是以积极地鼓励我们去尝试,在实验推进不下去的时候给予适时的启发。”



杨清华 毕业后将前往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遇到张老师让我收获最大的有两点。第一点是通过切实的科研训练让我意识到自己对科研的兴趣是可以落实、可以深入的,而非停留在高中学课本知识时那种原始的、懵懂的兴趣。第二点是与张老师的日常沟通增强了我前往世界顶尖科研院所进修的志气、勇气和底气。”



刘肇汉 准备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


“和张老师年龄刚好差一轮,他的乐观和豁达感染着我们,在我迷茫的时候鼓励我趁年轻多去尝试,让我坚定了未来的路要怎样走。”



杨志俊 直博清华大学化学系


“大创让我第一次认识到科研的模样,也让我逐渐克服对于科研的畏难心态,让我懂得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直面问题。作为分子专业的学长,张老师也给与我们许多学习生活上的建议,有如此学长在前,我们分子的后辈们应愈发努力!”



陈璐 毕业后攻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


“第一次近距离认识张老师是化工学院的化语讲座上,张老师深入浅出,讲述了自己研究的领域分子成像和药物递送,那时起一颗好奇的种子便在我心里扎了根。毕业论文选题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张老师课题组。”



侯云腾 直博浙江大学高分子系


“大四毕业设计期间,从手足无措到自主分析实验,老师给予了我充足的帮助。”



这里是天大

如果你选择了她

你不知道会遇到谁

但一定会遇到同行的知己

愿意助你一臂之力的师长

责任编辑:曹竞